靳毅:强社融能持续吗?
时间:2023-03-13 00:00:00来自:新浪财经字号:T  T

2月份信贷和社融数据同比表现均超预期。企业贷款方面,制造业景气度持续,叠加节后基建开工潮的拉动,企业中长期贷款维持高增长。居民贷款方面,服务业景气度持续回暖,叠加消费需求释放,居民短期贷款规模明显增加,随着经济环境的持续改善,我们认为居民短期贷款后续仍有回升空间。然而,居民中长期贷款虽然同比回正,但主要受春节错位的影响,居民需求仍待修复。票据融资方面,总体信贷向好,且流动性收紧,票据冲量现象有所缓解,贷款结构优化。

 

非信贷社融项目同样表现较好,主要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以及政府债券两项的拉动作用。企业债券方面,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下降,主要受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监管与出口预期下降的双重影响;政府债券方面,春节错位及财政“前置发力”使2月份政府债券融资同比高增,而2023年政府债务扩容主要依靠国债而非地方债,而国债传统的发行高峰在下半年,到时或将对社融形成更为明显的正向贡献。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方面,企业票据融资需求仍有支撑,而随着商业银行对票据冲量的需求下降,票据将更多以“未贴现”而非“贴现”形式存在,后续未贴现银行票据增速仍有回升空间。

 

我们认为2023年社融总体呈现“弱复苏”态势,中性预期下全年增速9.8%左右。社融大幅回暖主要面临以下四个阻碍:(1)房地产业进入“新阶段”,居民资产负债表长期“去杠杆”导致地产相关贷款难以大幅回暖;(2)2023年整体流动性较2022年边际收紧,影响票据融资;(3)去库周期中,企业短贷需求减弱;(4)监管因素使得企业债务融资需求偏弱,表外融资通道持续压降。从2月份的社融数据看,地产需求仍待恢复、资金面收紧等因素继续兑现,“弱现实”的现状仍待改善。

 

更进一步地,考虑到2013年以来在经济基本面缺乏内需强刺激的情况之下,只有“内外需共振”才能推动社融大幅复苏,因此2023年社融弱复苏的可能性较高。

 

3月10日,人民银行公布2月社融数据,其中,人民币贷款项目2月新增1810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多增5800亿元,社融新增3160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多增19430亿元,两项关键数据表现均超预期。

 

但在社融数据公布后,3月10日的债市基准利率在冲高后迅速回落,当日整体走势反而下行,表明2月份社融数据虽然表现亮眼,但基本符合前期债市投资者对于经济复苏的“强预期”。

 

那么,2月份社融数据中,具体是哪些项目表现较好?今年社融还将如何演绎?对此我们做出如下分析。

 

1、2月社融缘何超预期?

 

1.1

 

人民币贷款

 

2月份信贷数据表现亮眼,主要受到居民短期贷款以及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推动。2023年2月份,企业短期贷款当月新增5785亿元,同比多增1674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当月新增11100亿元,同比多增6048亿元。居民贷款同比均有所好转,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当月新增1218亿元,同比多增4129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当月新增863亿元,同比多增1322亿元。票据融资继续大幅缩量,1月份净减989亿元,同比减少4041亿元。

 

服务业景气度持续回暖,叠加消费需求释放,居民短期贷款规模明显增加。2023年2月,商务活动PMI继续抬升至56.3,服务业PMI抬升至55.6,均创下2020年12月以来的新高,反映出春节后服务业景气度持续。同时,消费环境逐步改善,叠加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居民消费需求有所好转。居民端经营回暖和消费需求共振,推动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大幅增加。展望未来,随着销售环境的持续改善,我们认为居民短期消费类、经营类贷款后续仍有回升空间。

 

另一方面,在制造业及基建开工潮的拉动下,企业中长期贷款维持高增长。2023年2月,制造业PMI数据大幅回升至52.6,创2019年以来的新高,反映出企业景气度的提振,且节后复工复产速度较快。此外,我们在2023年1月2日的报告《2023年社融展望》中曾表示,企业部门信贷与基建投资最为相关,而节后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有明显提升,基建开工潮持续。在政策支持下,2022年延续至今的基建投资热潮,将在2023年继续支撑企业部门信贷数据。

 

此外,票据融资方面,由于总体信贷向好,且流动性收紧,票据冲量现象有所缓解,贷款结构优化。2023年2月信贷投放好于历史同期,因此商业银行票据冲量的需求较低,2月份票据直贴、转贴利率维持相对高位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与此同时,1-2月往往是财政净收入月份,资金面整体偏紧,也对票据融资形成制约。而展望未来,随着经济逐步复苏、资金利率逐步回归中性的背景下,我们认为票据融资继续回落是大概率事件。

 

但信贷继续向好的背后仍有隐忧:居民中长期贷款虽然同比回正,但主要是受到春节错位的影响,居民需求仍待修复。从高频数据来看,2023年1-2月地产销售数据环比有明显改善,但考虑到春节错位的影响,同比仍有修复空间,“强预期”尚未完全兑现,对居民中长期信贷形成制约,地产托底政策的有效性及居民信心的恢复仍有待观察。

 

1.2

 

非信贷社融项目

 

非信贷社融项目同样表现较好,主要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以及政府债券两项的拉动作用。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方面,当月新增-70亿元,同比增加4158亿元,主要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