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三年抗疫之路,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保障了民众健康安全、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也为促进全球团结抗疫、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作出了重要积极贡献。近日,3名在华工作的外国友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分享他们亲历抗疫的故事和感受。
“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展现出强大的应对能力”
不久前,孟加拉国青年医生米斯巴·费尔杜斯从北京出发,驱车700多公里,在他的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的家乡山东临沂,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兔年春节。他说,中国不断优化调整防疫措施,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渐恢复,经济呈现繁荣,社会焕发活力。“身边很多人都回家过年了,导师邀请我与他的家人共度春节,这对我而言有非常特别的意义。”
费尔杜斯在山东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18年跟随吴永健教授到阜外医院工作。今年1月,他作为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出站。中国3年的疫情防控让费尔杜斯有着深刻感受:“中国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在华居住的外国人,每个人的生命都得到尊重,每个人的健康都得到护佑。”
“面对未知病毒,中国医务人员十分团结,中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展现出强大的应对能力。”费尔杜斯告诉记者,作为心血管病专科医院,阜外医院疫情前未设发热门诊。疫情发生后,医院用48个小时在院区内建成筛查诊室,迅速组建专家队伍。为保障民众正常就医需求,医院通过信息系统优化患者入院流程,增设电话提醒和咨询答疑服务团队,并成立志愿者团队为患者提供暖心服务。
“我经常跟同事和朋友感慨,中国的医疗决策实事求是,非常人性化。”费尔杜斯说,中国开设了超过2600家社区医院,数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绝大部分小病和常见病都能在基层得到解决。“为保障人民健康,中国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投入力度如此之大。”
费尔杜斯说,中国的倡议和主张得到全球许多医学界人士的认可。中国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先后印发十版防控方案和十版诊疗方案,随着条件的逐步具备,相继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推出新十条优化措施,有效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尤其是极大地保护了老年人等脆弱群体。
在费尔杜斯看来,中国在药物和疫苗研发方面的成果体现了创新能力。“中国政府重视疫苗接种,特别是注重提高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切实提升免疫屏障水平。更难得的是,中国秉持人道主义精神,派遣抗疫医疗专家组帮助许多国家抗击疫情。中国疫苗运往世界各地,挽救其他国家人民的生命,这是国际友谊的象征。”
费尔杜斯还担任亚洲心脏病学会副会长,致力于促进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卫生健康合作。在他看来,中国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能够吸引年轻人才、帮助他们实现梦想。他说:“面对疫情挑战,中国的举措充分证明,分享经验和知识能帮助彼此战胜困难。这也坚定了我在中国工作的决心。”
“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在中国各地的街市、工厂、企业走访,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在保障民众健康的同时,生产生活保持平稳有序。”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驻华记者阿斯加尔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整体疫情进入低流行水平,社会经济恢复生机活力,抗疫成效令人钦佩。
随外国记者团走访四川西昌,见证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的发射;参观位于深圳前海片区的妈湾智慧港,了解中国5G技术为港口管理带来的改变;和老挝、越南等国家驻华记者一道参访云南,了解当地对外开放的成就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感受老旧小区改造后的活力;参加中共二十大开幕会报道,从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展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阿斯加尔说:“3年来,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表现出灵活性和适应性,中国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阿斯加尔记得,在全球抗疫最吃劲的阶段,中国成为全球抗疫物资供应的大后方,为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巴基斯坦,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指导,一批批中国援助的抗疫物资、疫苗等运抵,受到巴各界欢迎。“中国为全球抗疫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将镌刻于历史,铭记在人们心中。”
“3年来,中国经济保持4.5%左右的年均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阿斯加尔说,自己曾与多位经济专家交流,他们都认为,2023年中国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阿斯加尔认为,负责任的政策措施、团结抗疫的勇气与信心等,让中国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疫情初期,中国展开果断高效的行动,快速控制疫情波及范围。”最让他感动的是,来自中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凝聚力和中国人民的非凡勇气。“这种万众一心、奋勇前进的精神将成为中国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信越来越多国际友人会选择来中国发展”
“你好,新年快乐。这些都是最新产品,你看一下,喜欢什么款式?”2月2日是春节过后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