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人民观察)
时间:2023-02-10 00:00:00来自:人民日报字号:T  T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取得了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放眼今日之中国,各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蓬勃兴起,沿海地区踊跃创新,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北振兴蓄势待发,边疆地区兴边富民。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持续提高。

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2012—2021年1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53.9万亿元增至114.9万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速6.6%,为同期世界平均增速的两倍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比较来看,美国在同等经济体量时实现同等规模增长用了17年。2012—2021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物价涨幅连续10年低于3%,实现了增长合理、就业充分、物价稳定的优化组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最终核实GDP增长8.4%,2022年顶住下行压力实现GDP增长3.0%,经济总量达到121万亿元。得益于科学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的3年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4.5%,远高于世界经济约1.8%的年均增速,也远高于美国、欧元区、日本的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创新驱动发展压茬拓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2年投入总量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投入强度跃上2.55%的新高度,超过法国、荷兰等创新型国家,进一步接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我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明显增强,研发人员总量跃居世界首位,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由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十一位,成功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东部地区,重大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2年65.2%,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提速,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完善,制定修订30余部相关法律法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2012—2021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4%,单位GDP能耗下降26.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从68.5%降至56%,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开放发展开拓新局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出一系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先后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大幅缩减。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稳居世界前列;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4个城市,成为互利共赢的新纽带新通道。

民生福祉大幅改善。2012—2022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10元提高到36883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扣除物价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旅游、通信、网购等成为日常消费,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领域的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近6000万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从2012年的7.9亿人、1.5亿人、1.9亿人升至2022年6月的10.4亿人、2.3亿人、2.9亿人。

不断把优势和条件转化为动能和活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一些领域风险因素上升,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