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人类文明的标尺 --读
时间:2022-09-26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当我们谈论人类文明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对此,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标尺。在主流经济学维度上,生产率是一把衡量文明的天然尺子。通过生产率这把标尺,人们就可以知道在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之后,会提高多少产出。对此,金融学者陈志武提出了补充意见。在他的新书《文明的逻辑:人类与风险的博弈》中,陈志武指出,生产率不足以概括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因而,在生产率之外,他又增加了一把新的度量尺子——人类应对风险的能力,即风险应对力。

生产率不足以衡量文明

作者提出这个框架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

我们先来看看仅用生产率度量文明会产生哪些问题?如前所述,生产率可以衡量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测算标准也清晰明确,本身并没有不妥之处。但是问题在于,在农业社会,生产率即使在各地有所差别,也不会有本质的区别。也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如果仅用生产率来衡量,就是一个长期的停滞阶段。经济史家安格斯·麦迪森在研究了全球GDP的历史演变过程后发现,在发生工业革命之前的两千年时间里,劳动生产率基本保持不变。换言之,在这段漫长时期,各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变化并不大。这个情况在古代中国也存在,比如汉朝时期的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甚至还略高于清朝的道光年间。

因此,如果仅仅以生产率衡量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马尔萨斯陷阱”。也就是说,生产率提升了一点,人口也会随之增加一点,总之人口的增加,往往会抵消生产率的进步,导致人均收入长期没有出现变化。在某种意义上,马尔萨斯陷阱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低水平均衡,即如今网络上流行的“内卷”。

在这样的衡量框架下,工业革命的发生就具备了划时代的意义。著名经济史学家格里高利·克拉克教授就曾就说过:“人类史上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公元1800年前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所以,人类历史只有工业革命这一件事值得研究,其他都是不太重要的细节。”这段话很典型地体现了经济学家单纯的洞察力,即他们虽然指出了人均收入提升对于人类社会的重大意义,但是却忽视了人均收入提升之外的其他因素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价值。

很显然,如果只看人均收入,那么人类此前数千年的文明探索,几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带来多大意义。那么这段时间,人类是不是真的没有取得进步,或者就是在浪费时间?当然不是。作者指出,在过去1万多年时间里,人类逐渐放弃狩猎采集,转为定居农耕,而且至今还保持定居生活的习惯,这背后的历程并不是生产率变迁可以准确度量的。人类社会的很多变迁,比如婚姻、家庭、文化和国家,也许对改善生产率没有带来直接作用,但是并非无用,同样创造了很多新的价值。我们不可否认,诸如家庭、国家等诸多因素,本身就是文明的内涵。

因此,抛弃“唯生产率”论的标杆,本身就是对经济学狭隘定义的一种挑战,也是对人类社会和文明深度的探索。作者认为,“唯生产率”论的传统度量方法存在短板,甚至在宏观层面也有负面作用,会产生只追求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政策,是“唯GDP”论的基础。作者指出,人类文明的挑战在于,人类除了不断努力提高生产率,其实也在努力对抗风险。而相比生产率,对抗风险是文明更重要的催化剂。

另一把标尺

为什么抵御风险如此重要?作者认为,人身安全、免于暴力的程度是个体生存福利的基础性指标,也是度量文明化进程的通俗尺子,反面指标则是个体受暴力威胁的程度。由此可见,人类文明化的过程,其实就是风险不断降低的过程,也是暴力被驯化的过程。

人类历史大体符合从野蛮到文明的演化,这背后的变化,可以从极端暴力的逐步减少来刻画。人类起源于原始社会,但是原始社会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安静平和。《经济学人》杂志曾经报道,原始社会的男性面临更多战争需求,25%至30%男人没有机会正常死亡,他们会死于战争或其他暴力。根据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平克等人研究,最近几百年间,战争次数在不断降低,“16世纪、17世纪时,差不多年年都有两个或几个国家在相互作战,一年平均有1.5场战争;到了18世纪,80%的年份都有国与国在打仗,每年平均0.7场战争;19世纪和20世纪中,只有不到20%的年份有主要国家在打仗,平均每年有0.4场战争。”

除了战争,命案的死亡率也是极端暴力的体现。作者在书中引用相关数据显示,在原始社会,每年每10万人中平均有600人死于凶杀;而到了农业社会后期,命案率则下降了不少,西欧在公元1300年的时候,大概是每10万人中平均有31人死于凶杀,20世纪则是每10万人中平均有0.8人死于凶杀。

也许在古代,普通人没有得到足够的保护,所以才会面临诸多凶险,但事实上,身为人上人的统治者也不容易。根据作者等人的研究,古代的皇帝也活得很不容易。中国自汉代以来,共有127个政权、729个皇帝。其中,不少皇帝都是死于非命,最高点是7%;从唐代开始,皇帝们死于非命的概率才开始降低,到了清朝,皇帝死于非命的概率降低到了0.5%左右。

由此而见,无论是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