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只有心怀国之大者,脚踩生活大地,才能于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写就激昂的文艺乐章。
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时代,呼唤着改革的热情、决心与勇气,也呼唤着创新的活力、魄力与智慧。立足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文艺创作正以不同形式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永远是文艺发展的康庄大道。
60多年前,作家周立波在湖南益阳清溪村体验生活,创作出长篇小说《山乡巨变》。这部作品成功刻画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给乡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象征。
60多年后,中国作协在清溪村启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一场跨越时空的创作接力开始了。比之于当年,如今的清溪村白墙青瓦,稻黄荷绿,特色农业与红色文旅精彩相映,每年吸引游客超80万人次,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万余元。日新月异的“新山乡巨变”,刻印着时代铿锵前行的足迹,也呼唤着文艺与时俱进地记录书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时代的步伐强劲有力,响彻在神州大地,也响彻在广大文艺工作者心中。越来越多的作家和艺术家自觉把握时代现实,深刻提炼时代主题,以遒劲笔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心怀国之大者,描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
贵州老兵王明礼上山健步如飞,完全看不出在战争中落下双腿残疾。他担任过8个贫困村的驻村干部,后来卖房子、开垦茶山、带领农民建起合作社,13年间种植茶树6000多亩,累计带动1000余人就业,茶山周边1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作家蒋巍把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王明礼的故事写进报告文学《国家温度》,把从他身上感受到的炽热化作文字的暖流。
作家赵德发为创作长篇小说《经山海》,经常往村里跑。跑得多了,他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许多父老乡亲都喜欢谈论历史,个人的、村庄的乃至国家的历史,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实实在在地触动了乡亲们的心灵,让他们有了朴素的今昔之思,由衷地想讲述、想分享。
在深入三江源腹地采访的过程中,作家古岳明显感到和以往不同,有关雪豹、棕熊、狼、狐狸等野生动物的故事一下子多了起来。这是生态好转的迹象,是人与自然关系日趋和谐的注脚,他欣喜地将其记录在报告文学《源启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诞生记》中。
“南繁”,是指每年9月至翌年5月,大批农业科研工作者像候鸟一样飞到海南进行农业育种制种。《现代汉语词典》里查不到的这个词,成了作家杨沐《南繁——筑牢中国饭碗的底座》一书的“题眼”。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再到“中国田里中国种、中国碗里中国粮”,一场浩荡的种业翻身仗正在田间打响。
这些都是来自时代现场的发现和启迪。当今时代,历史变化如此深刻,社会进步如此巨大,人们的精神世界如此活跃。所以,蒋巍会深有感触:“无数中国村庄都亮起了太阳能路灯,它们可比作家的台灯亮太多了!”赵德发也一再提醒自己:乡亲们都有如此切身的历史感,作家更要写出时代的“大景深”。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只有心怀国之大者,脚踩生活大地,才能于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写就激昂的文艺乐章。
以艺凝心聚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大江大河,劈波斩浪,志之所趋,势不可挡。网络文学《大江东去》不仅让见证改革开放大幕初启的一代人看得唏嘘感动,也“圈粉”了许多90后、00后读者。“整个国家都在努力,而我不过是其中的一分子”,小说主人公宋运辉的经历激起了年轻人对置身其中的伟大时代的认识:我们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接力者,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有我的浪花一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
“硬核工业小说”《重卡雄风》的结尾处,一直带领西北重型汽车厂绝地求生、锐意改革的主人公,畅想中国重卡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的未来,那也是中国制造星辰大海般的未来。作者晨飒说,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有近2亿产业工人,有70多年间建立起的门类齐全、结构完备、基础坚实的工业技术体系,有这些底气,我们的工业题材创作怎能不“硬核”?“我浓墨刻画着他们,又反过来被他们的执着感动。”
近日热播的工业改革题材电视剧《麓山之歌》,改编自小说《重中之重》。“没有枪没有炮,却看得人热血沸腾”,观众在网站评论区这样留言道。在长篇小说《锦绣》中,国企改革有高光时刻,有阵痛经历,也有雨后彩虹,这些历史经验连同艰苦奋斗的劳动者品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转型升级的勇气魄力,一起汇聚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时代交响——惟改革者进,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