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论衡】
今后我国货币当局不宜过多关注短期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而应该突出预期管理,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预期,从而确保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中的基本稳定;长期则应该顺势而为,坚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保持人民币长期稳中趋强的走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建议》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更加强调自主创新。可见,新发展格局一方面强调内需引领以及内需和外需两者的协同推进;另一方面强调经济发展需要创新推动。自《建议》提出以来,学术界围绕如何促进新发展格局从各个方面做了深入探讨。相对而言,从开放宏观金融角度来探讨新发展格局问题的文献并不多,而汇率作为开放宏观金融十分重要的变量之一,在有关新发展格局的相关研究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对此做一些初步探讨。
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
汇率走势分析
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入升值通道,于2014年1月创下汇改以来的高点,即1美元兑换6.04单位人民币。之后,人民币步入有升有贬的双向波动“新常态”。2019年9月,人民币汇率创2014年1月以来的新低,为1美元兑换7.19单位人民币。2020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次升值,目前围绕6.4上下波动。近年来,从短期走势来看,人民币双边波动幅度扩大,但与其他主要国家货币汇率波动幅度相比,整体表现仍然较为平稳;从长期趋势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态势不变。另外,从全面反映一国货币对外竞争力的有效汇率指标来看,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主要国家货币月度有效汇率指数显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从2005年7月的88.11上升至2021年的121.6;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从2005年7月的84.99上升至2021年的129。可见,人民币汇率自汇改以来一直保持了稳中趋强的走势。
人民币汇率影响新发展格局的作用渠道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中趋强的走势,对于促进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人民币汇率通过进口贸易效应、资本流动效应以及创新效应,作用于新发展格局。
(1)促进新发展格局,需要发挥人民币汇率的进口贸易效应。从长期来看,保持人民币汇率稳中趋强的走势,通过进口贸易渠道,可一定程度上疏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促进新发展格局。
国际经验表明,本国货币升值,客观上对于畅通国内循环、调整本国经济结构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学术界将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消失的十年”归因为日元的升值。事实上,研究表明,日元升值带来的进口收益超过了出口损失,促使经济增长从出口依赖转向扩大内需为主,部分出口主导型企业因日元的大幅升值而倒闭,大部分内需主导型企业因日元升值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同样的经济效应在德国一样存在,马克升值加速了德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作为主要包括非贸易行业的服务业,在马克升值期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两国货币升值,减轻了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同时,对两国淘汰落后产能、扩大有效需求、优化经济结构均存在正向影响。
结合国际经验,本文认为,保持人民币稳中趋强的走势,对于扩大我国有效需求、借助国际市场以畅通国内大循环,大有裨益。具体而言,一是长期维持人民币汇率的整体升值趋势,有利于发挥汇率的进口成本下降优势。人民币适度升值可以降低进口中间品成本,从而使得企业在国内市场销售的最终产品价格下降,人们在国内市场的购买力因此提升,国内整体需求水平随之上升。二是短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双向波动和基本稳定,可以稳定企业的汇率预期,从而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决策提供保障。也可以认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中趋强的走势,可促使企业进口高质量的中间产品,生产更高质量的最终产品,推动国内消费升级、畅通国内循环。
(2)促进新发展格局,需要发挥人民币汇率的资本流动效应。新发展格局重视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但同时也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从实体经济层面来看,保持人民币汇率稳中趋强的走势,有利于降低我国企业在他国的生产成本,企业“走出去”的意愿增强,通过绿地投资、跨国并购等形式,做大做强中国企业,培育一批真正具备较强竞争力的跨国企业。特别是,充分利用人民币汇率的资本流动效应,可积极推动中国企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长期以来,受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政策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人民币汇率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估。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入双向波动新常态,并且整体仍然维持了升值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通过“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替代原有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既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理性选择,又是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下,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必然要求。
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利于化解过剩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