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产融资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
时间:2020-12-28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12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决定在全国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助力企业担保融资。会议决定,从2021年1月1日起,对动产和权利担保在全国实行统一登记。原由市场监管总局承担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登记和人民银行承担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以及存款单质押、融资租赁、保理等登记,改由人民银行统一承担,提供基于互联网的7×24小时全天候服务。

近年来,随着各种政策的利好,我国金融机构不断地提升企业信用贷款的发放力度,助力企业发展,给市场经济注入活力。在信用贷款上面,担保融资依然是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但在现实的操作中,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缺乏不动产抵押物,而其原材料、产成品等动产虽然是重要资产,却很难作为融资担保物。这般现实下,对中小微企业来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依然是不争的事实。今年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与发展来说,形势更加严峻。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融资市场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根据世界银行定期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排名已跃升至第31位,但作为十大指标之一的“获得信贷”指标,我国排名反而连续4年下跌;另一方面,同样是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目前中国的动产资产有50万亿元至70万亿元,金融机构每年的短期贷款余额在30万亿元左右,其中,动产担保贷款只有5万亿元至10万亿元,低于发达国家动产担保贷款占短期贷款总额60%至70%的比例。

这样的两组数据对比来看,则足以知道我国在担保贷款方面,的确有一些现实的短板。比如,担保贷款很多时候只适用于不动产,不太适用于动产和权利。这背后的原因也不难分析,因为动产担保和权利担保一直处于“九龙治水”的局面,有些是找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有些是找银行登记,还有些则是找林业部门登记……没有一个统一的登记机构,而且登记机构很多时候也只负责盖章,不负责承担责任。这般现实下,动产担保与权利担保融资的可能性,的确是很低的,因为风险很大。基于此,顶层设计层面探索实施动产和权利统一登记,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破题之举。

这样的做法,是动产融资在做“减法”,通过统一登记,减少现实的制度阻碍,让动产融资变得更加可期,这不仅有利于盘活企业的动产资源,也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积极性,更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积极尝试,的确是一举多得的创新之举。但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应看到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监管方面的难题。若是动产担保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全面实施,若不能对诚信、资质不够好的企业加强监管,很可能诞生贷款不良率上升等新问题,这会给银行方面带来很大的风险,这同样是应该警惕的。这就是说,动产融资还要做“加法”——加强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加强第三方监管,完善实施细则,提高可操作性。只有“加法”“减法”一起做,动产融资的实施才能蹄疾步稳地做好,也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正政策的善意。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动产担保登记的改革而言,亦如此。动产担保统一登记是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升级版,有利于精准帮助企业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但也应“稳中求进”,如此才能更好地激活市场潜能,助力经济社会加快恢复与发展。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