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剥洋葱"的姿态审视创业得失--读
时间:2020-08-03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在一个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年代里,回避记忆、抹掉记忆、热衷于失去记忆,已是司空见惯。德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在他的回忆录《剥洋葱》中毫不讳言地指出:“回忆本身就是选择性的,人总是有意无意地记得美好,忘记丑陋。”把自己不为人知的过往和内心层层剥开,格拉斯直面“阴暗自我”的非凡勇气颇为令人敬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洋葱”,以“剥洋葱”姿态审视自己的绝非格拉斯一人。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在他的自传《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中并没有过多炫耀自己高端的管理技巧,而是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并列举出那些关键的节点以及自己从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以“剥洋葱”的姿态和方式向人们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工作和生活准则。

创业的成败取决于时机

苏世民和彼得·彼得森在1985年联合创立了黑石集团。自成立以来,黑石集团资产规模每年以大约50%的速度增长,过去30余年平均回报率高达30%以上,其人均利润是高盛的9倍。现在的黑石集团已经管理着全球超过5500亿美元的资产。

苏世民以其严谨的投资流程、创新的交易方式、多样的业务领域、做好每一件事而闻名。他花费一生时间去学习、去思考如何成功、如何实现梦想。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的苏世民,10岁时就在父亲的窗帘麻布店打工。1970年,苏世民还在路易斯安那州有过一段当“储备军”的短暂军旅生活经历。作为婴儿潮的一代,苏世民在成长过程中,看到的只是发展和机遇,好象成功是必然的。但是,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经济起伏后,他逐渐明白,成功就是充分利用你无法预测的那些罕见机会,但抓住机会的前提是你必须时刻保持开放的思维、高度的警觉和严阵以待的姿态,并愿意接受重大变革。

在继承了祖父的生意后,苏世民的父亲仅仅满足于按部就班地经营店铺,丝毫没有扩张店铺、跨越自己“舒适区”的野心。苏世民自己却有很强烈的企图心。所以他说:“一个人可以学着做管理,甚至可以学着当领导,却无法通过学习成为企业家”。通过观察父亲经营窗帘麻布店的做法和得失,以及凭借后来为很多企业和企业家提供咨询建议的经验,苏世民得出了关于创业的重要结论:创立和运营小企业的难度和大企业相差无几。因此,如果你要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一个公司,就应该选择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

以“剥洋葱”姿态审视创业的得失时,苏世民发现,创业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时机。创业太早,客户还没准备好。创业太晚,竞争对手又太多。1985年创立黑石时有两大利好因素。一是美国经济。在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的领导下,美国经济已进入复苏阶段,贷款利率很低,借贷很容易,大量资金在寻找投资机会,而金融业正在调整结构及提供新型业务,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市场上还出现了对冲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其采用高度技术性的方法来管理资产风险,从外汇、股票等各类资产中获得收益。这些投资方式的潜力刚刚显现,竞争还不激烈,是尝试新事物的好时机。

二是华尔街的佣金制度解体。纽约证券交易所自18世纪后期成立以来,一直采取固定佣金制度。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判定这种操作为限价,下令在1975年5月1日结束这一制度。在旧的制度下,华尔街的经纪公司几乎不需要竞争,也没有必要进行创新。而当佣金可以商讨了,价格和服务的重要性就提高了。科技的发展又加速了这一过程,规模小、成本高的经纪公司出现亏损,那些能够提供更好服务和更低价格的公司则获益。自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改变规则之后的10年间,勇于创新的公司变得越来越大,而那些因循守旧的公司最终以倒闭收场。

正是依靠这“两大主要利好因素”,黑石几十年来开展的庞大私募股权投资,让希尔顿、范思哲、乐高乐园、杜莎夫人蜡像馆、徕卡相机等大众品牌,成为这家公司投资的产业。

寻找“10分人才”

在金融行业,能力出色、雄心勃勃的人比比皆是,然而只有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面试了上千人以后,苏世民已形成了自己的面试风格。他会捕捉一系列语言和非语言的线索,他还会尝试与候选人深入交流,然后观察他们的反应。苏世民没有什么固定的套路,但在每次面试的时候,他的目标都是调动自己的洞察力直入候选人的大脑,以评判他们的思维模式,了解他们真实的自我,判断他们是否适合黑石。

伴随着公司发展,苏世民发现,公司的所有员工就像美式橄榄球的外接员,有的人像是石头做的,你把球扔给他们,球就会从他们身上弹开;有的人则像手上涂了胶水一样,接球稳健、做事靠谱。这时公司创业者就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继续经营一家没有前途可言的中等公司,要么清除掉自己一手打造的平庸队伍,让公司获得重生。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分析师因恼羞成怒踢坏了一台影印机,这让苏世民颇为恼火。正视缺点是消除这种行为的第一步。苏世民专门请了一个名为“尊重工作”的团队,该团队采访了整个公司的员工,以便了解现状。他们把黑石员工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排练短剧,由演员或员工本人扮演“霸凌者”或“受害者”的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行为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