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增长叫“中国式增长”——读《中国式增长》有感
时间:2020-02-15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有一种增长叫“中国式增长”

——读《中国式增长》有感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取得长足的进步。1978年,中国人均GDP仅有156美元,而2019年则突破了1万美元。这意味着在这40年里,中国人均GDP年均增长率达到约8.45%,而同期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只有约1.45%。2019年,中国的GDP达到99.1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规模大体相当于2018年世界排名第三至第六位的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当年GDP总和。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式的增长堪称全球经济发展史的一个奇迹。

有果必有因。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当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自有其发祥的逻辑。曾有人戏言:谁能很好地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谁就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在学界,经济学家们也的确很重视探究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秘密,因为这关系到未来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地强劲增长。对此,有的学者从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等角度提出了“中国增长模式”。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朱天另辟蹊径,在其所著《中国式增长》一书中从文化层面提出了“中国式增长”的观点。

“中国式增长”的奥秘是什么呢?进一步说,中国经济的高增长靠的是什么特别的优势或能力呢?作者在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曾让学员们讨论这个问题。结果,无论是MBA或EMBA的学员还是企业高管培训班的学员,也无论是国内的学员还是国外的学员,给出的答案都非常相似,即改革开放、全球化机遇、人口红利、中国人勤劳聪明等。对于这些答案,作者在书中都一一予以了分析,指出这些流行的答案并不能回答中国经济增长之谜。据此,对“中国式增长”的探讨似乎走入了死胡同。然而,作者大破大立,在否定了诸多学界观点的同时,提出了“中国式增长”的直接、根本动因。

其实,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中国式增长”思想的内涵并没有跳脱国际上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轨道,但作者善于活学活用这些理论,在索洛模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注入了中国特色的因子,使冰冷的理论模型焕发活力,演绎出富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增长”道路,这是难能可贵的。

从理论上看,索洛模型把经济增长归结为要素增长和技术进步,而内生增长模型则是在索洛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和扩展。索洛模型假定技术进步外生,后来的内生增长模型则把技术进步内生。作者在书中所总结的“中国式增长”的直接动因和上述模型理论的观点很类似:一是经济增长源于物质资本(如机器、设备和建筑物)的积累,也就是投资;二是人力资本的积累,也就是教育和培训;三是技术进步。

对于投资在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学界一直有很大的分歧。当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要把中国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转变为以内需尤其是消费拉动的增长模式。而包括作者在内的一些学者坚持认为,投资应该在经济增长中起重要的主导性作用。其实,这两种相左的观点都各有一定的道理,但又故步自封,甚至走向了偏激。在主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人士看来,消费是生产、经济增长的目的,因而可以刺激生产、促进经济增长,成为生产、经济增长的动力。消费又因为促进了资金的流动所以可以推动生产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如果没有消费,那么生产之后便没有资金去进行投资、再生产,整个经济发展的链条就会断裂。作者认为消费增长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因为一个国家的消费率低就意味着储蓄率高,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钱用于投资,资本积累速度就越快,自然GDP和收入增长越快,于是用于消费的支出也就增长越快。作者甚至调侃道:如果仅靠消费就能拉动经济增长,那么过去20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应该是希腊以及像津巴布韦这样的低收入国家。

在作者看来,就投资而言,投资直接促进生产,因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所以作者力主投资应在经济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作者对此论点也做了初步的论证:中国的高速发展是因为自身的高储蓄率所导致的高投资率。投资既会影响短期的GDP增长率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从论证的角度看,作者的论证还可进一步加强、巩固。比如,从表面上看,纵观长期的经济发展史,投资率有一个上升的趋势,美国、德国经济起飞后的投资率远高于经济起飞更早的英国,后来日本的投资率则更高。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迅猛,其投资率也是大幅上升,超过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而从投资的深层作用来看,投资不仅促进了物质资本的积累,也促进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也就是激发了作者所定义的“中国式增长”的三大直接动因。作者否定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认为对于经济的增长,投资的作用要远大于消费,言外之意就是:相较于消费,投资应在经济增长中起主导作用。这也是一个走极端的观点。一方面,作者自己也认为,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高收入阶段,国内投资的需求和收益都会下降,因此投资率必然会下降。另一方面,过度投资所导致的产能过剩一直是我国最近几年经济发展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其实,投资和消费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在经济增长中,我们要协调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使二者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投资,不要过度,珍惜资金,适度向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倾斜;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