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为何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时间:2020-02-07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当地时间1月30日,IMF发言人格里·赖斯(GerryRice)表示,疫情恰逢中国春节假期,这本是消费旺季,疫情的出现给出行、消费等领域造成一定影响,给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但赖斯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一些不利影响只是暂时的。此前,IMF于1月20日在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中国2020年经济增速预期上调了0.2个百分点至6%。

不仅如此,北京时间2月3日晚间,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也在其个人微博上发表最新中文动态称,“中国经济继续展现出极强的韧性,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这并非IMF故意抬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1月20日,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关消息已经陆续公开发布。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样的背景下,IMF总裁和发言人仍然公开表示,对中国经济保持信心。这表明,相关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并没有因为突发疫情,对中国经济前景产生犹豫和担忧。相反,在他们看来,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必然会复苏。

看好中国的经济前景,并不是否认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但是,所有这些问题,并不是固化的、静态的、僵化的。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相关稳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也会陆续出台。比如,近日刚刚出台的金融30条,就是针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特别是支持帮助中小微企业推出的,将对疫情防控和中小微企业稳定经营起到重要作用。各级地方政府也依据本地实际状况,纷纷出台给企业减负、与企业共同抗“疫”的政策。近期,北京、上海、广东等5省市相继出台政策,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减免税费等多重措施为企业减负。北京要求对因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出现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上海则提出了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推迟调整社保缴费基数、可延长社会保险缴费期、实施培训费补贴政策等四大举措。广东则重点在税收政策上下功夫,尤其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出台了“能免就免、能减就减、能扣除就扣除”的政策。苏州则率先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等等。

因此,面对疫情给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首先要增强信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增强信心,越要增添正能量。社会各界应从关心中国经济、关注实体企业、关心民众生活的角度,形成合力,共克时艰。

其二,要善于利用政策。可以肯定,随着金融30条的出台,以及部分地区的减负抗“疫”政策跟进,相关的财政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鼓励出口政策等也会随着疫情防控的变化陆续出台。更多的地方,也会依据本地实际,出台适应本地企业发展和居民创业的政策。尤其是此次疫情发生后,如何加大对公共卫生和医疗的投入、研发和管理,也将成为公共财政重点关注的领域。因此,在以后推出的政策“组合拳”中,将会更加注重对公共领域的投入。

再者,要挽回失去的“假日经济损失”。在疫情影响下“失去”的假日经济,是不能轻易放弃的。除不能挽回的之外,其他“损失”一定要想方设法挽回。因此,有关方面应当在不放松疫情防控的情况下,认真研究思考如何将“假日经济”的损失补回来,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在投资政策方面,伴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除已经获得审批的项目以及工业生产投资项目外,其他方面的投资政策,也会相继出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比如,在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投资步伐将会明显加快。因此,要理性看待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IMF看好中国经济,上调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不仅是看好中国经济的韧性,更是看到了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自信和决心。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