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地标里的"上海故事"
时间:2019-09-17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从1949年上海解放,到1978年改革开放,再到历史起点上新出发;从远东第一都会,到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上海以开放作楫、创新为帆,朝着卓越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奋力迈进。让我们一边沿途浏览上海地标,循着这座城市发展的轨迹,一边用心感受70年历程中“上海故事”的成就与辉煌。

奋进谱新篇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近日在上海地铁南京东路站“地铁之窗”长廊亮相了“70年70个瞬间”图片展,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客流,展现着上海70年的历史长河中多个辉煌瞬间。

南京东路站是上海地铁全网络的重要枢纽站点,全国闻名的南京路步行街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时间穿越到1949年5月25日凌晨,在南京路永安公司值勤的人民保安队员发现一队军车由远而近地驶来,车上正是日夜盼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随着广播“上海解放”的第一声,上海和平解放的消息传遍千家万户,上海解放的红旗在南京路上高高飘扬。

1949年以来,南京东路商店进行了调整、改革,南京东路也被誉为上海的“商业橱窗”。70年后的今天,上海正在全力打造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全面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文化”“上海购物”四大品牌。平均每天人流量高达100万人次的南京路,已经成为“上海购物”的地标。

沿着南京路步行街一直走,外滩便映入眼帘。外滩的东侧是浩荡的黄浦江和漂亮的外滩新堤岸,外滩西侧矗立着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中西建筑群,尽显“远东华尔街”风采。

从十九世纪50年代开始,外滩一直是上海及全国金融业、贸易业的集中之地,新建的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市场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清算所等先落户于此。当时的上海作为远东地区的重要经济城市,制造业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改革开放推进,上海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进行升级和调整,先后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制造业品牌。

大飞机、海洋工程、航天、核电等项目代表上海制造业的崛起,也代表上海这座城市的演变历程。江南造船集团在上海开建“雪龙2”号船,攻克数不清的难关后顺利下水,上海电气研制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核岛主设备福清5号机组堆内构件,ARJ-21新支线客机、C919大型客机、长征六号火箭等一批重大装备取得突破,在当代制造业技术和产业发展变革的大趋势下,“上海制造”意味着构建先进制造业样本和现代新型制造业体系。

同时,针对新技术、新形势带来的挑战,上海大力培育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据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介绍,上海正在推动政策创新突破,启动建设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汇集各类优势企业落地发展,如阿里、腾讯、微软、亚马逊等一批龙头企业与上海签署合作项目,本土企业也加快成长。

开放风帆劲

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的上海,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步上升,科技创新的“热度”和“浓度”日益提高,这与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特质分不开。

站在外滩,凭栏临江,外滩万国博览建筑群与浦东两岸百舸争流动静结合。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把浦东推向了我国改革发展、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从浦东开发开放到2000年,浦东率先开放、快速发展,创造了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第一家外资银行等多个“全国第一”;从2000年到党的十八大召开,浦东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举办世博会等重大机遇,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率先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浦东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尤其是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浦东通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了新路、积累了经验。

上海浦东新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姚建良连续记录下浦东发展的痕迹:一年一张以东方明珠为原点的浦东陆家嘴俯瞰图、一年一张从和平饭店望去的浦东岸线图……都是浦东飞速建设的实证。在他看来,国外建一座金融城要上百年,但陆家嘴仅仅用20余年时间,从沧海桑田变成了金融心脏。

浦东开发开放,推动上海由传统工商业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升级,成为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龙头,这块试验田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

今年8月份,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揭开面纱,此次新增设的临港片区要在更高水平上探索开放与改革,它将承载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使命。不断迈向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改革深入,也是中国经济韧性与生命力所在。

中国外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曹宏瑛解读认为,中国这几年一直在扩大对外资开放,2019年的负面清单已经减少到40项,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更是减少到37项。开放就是改革,寓改革于开放之中,这是中国发展的法宝。

从开放格局来看,不仅是浦东,上海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如今的上海拥有外资企业5万多家,其中跨国公司总部700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上海也是中外金融机构的重要集聚地,从“上海金”到“上海油”,“上海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强。与此同时,“走出去”态势持续向好,上海企业“走出去”的网络已遍布全球。

追梦求卓越

70年,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人才、物资、信息、资金等要素在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全球化的舞台上自由流动。

2018年11月,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市场的强大活力让世界惊叹,也令外形酷似“四叶草”的国家会展中心走进全球视野。

“四叶草”坐落于青浦徐泾地块,距虹桥枢纽直线距离1.5公里,连接G15沈海高速和G50沪渝高速,国际、国内交通极为便捷。在这里建超大规模的展览场馆,对于辐射长江流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宛若巨大“四叶草”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由此成了中国向世界开放的一个风向标。受益于首届进口博览会参展企业“现身说法”,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新面孔越来越多,筹备的号角越吹越早,预示着进口博览会将越办越好。

“四叶草”所在的青浦区,曾发现过上海先民的最早踪迹,被称为“上海之源”。经过多年的布局,数条高速公路和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航道,让这里“开门”直接面向长三角。

如今上海正按照“一体化”“一盘棋”要求,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强分工合作,与苏浙皖共同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正在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打造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标杆、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试验区、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新引擎,正在努力形成新片区和示范区带动上海一东一西“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更好发挥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枢纽作用。

服务全国就是发展上海,服务全国的作用越强,上海发展就越好,上海越发展,就越能服务好全国。

根据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上海由2013年9月的16位上升至目前的第5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不断“上位”,最核心的动力在于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

从进出口贸易来看,2018年上海口岸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2万亿美元,占全国的27.9%、全球的3.4%。在航运中心建设方面,上海港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000万标准箱,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货邮吞吐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三,航空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居世界第四位。

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上海上上下下形成共识,在全球化进一步推进、中国崛起、上海自身创新、开放的城市基因基础上,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以实际行动更好地诠释上海的城市品格,用不凡业绩为这座城市增添新的光彩,不断书写新的传奇和辉煌篇章。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