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其实并不高
时间:2019-07-22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前年春节,老徐拖家带口自驾去烟台看朋友。一路折腾,终于见到许久未见的朋友,大家别提有多高兴。

第二天,朋友也拖家带口地摆下接风宴。原本,大家是围了餐桌随便坐的,但朋友的姐夫——地道的本地人——进门一看,马上“不行、不行”地把大家拉起来重新“排座位”,一边排,还一边“揭秘”其中的道道。不知是知识含量过于巨大的原因,还是饭菜过于丰盛的原因,反正饭后没多久,老徐就把新学的“规矩”忘得差不多,只记住些“主客、次客”、“一陪、二陪、三陪”之类的东西。

除了座次很重要之外,讲话、敬酒、上菜、夹菜(谁动第一筷)什么的,好像讲究也很多,若不是被朋友的父亲及时制止,估计姐夫大人胸中的“秘笈”到结账的时候也讲不完。饭后,朋友跟老徐“偷偷”地谈论了老半天“学习心得”,得出的结论是,不经过长时间的熏陶,外人很难掌握这套繁文缛节,要熟练运用并形成习惯,几无可能。

如此规矩,其实大可不必。过去的人吃饭格外“讲究”——古人甚至“钟鸣鼎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物资匮乏,吃饭是件大事,来了客人,当然就更要隆重对待。现在,世易时移,原本附着在“吃饭”身上的许多功能,不断地被一点点地剥离,早已不复过去的荣光和隆重,尤其是亲朋相聚,谈天为主,至于吃什么、喝什么,倒真在其次。

逻辑虽然如此,但让人改了习惯,从来都是件难事,家人、朋友之间小聚,“姐夫大人”都忍不住要排排座次,积习的顽固性由此也可见一斑。这就难免要让无此习惯、也不想有此习惯、或者总也养不出此习惯的人难受了。更要命的是,“盛宴”之后,往往都相对着“冷落”,形式繁复了,内容难免就单薄,这也算是一种辩证法。面子和里子都能照顾到妥妥帖帖的,从来少之又少,毕竟人的精力有限,一方面搞过了劲儿,另一方面就难免会脱力;关键“姐夫大人”也认为没这个必要。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媒体都嚷嚷“山东真着急了”,急什么呢?不过急经济增长有点“软”罢了。造成经济增长有点“软”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是不可否认,“繁文缛节”——不只是饭桌上的——太多,是一个重要原因;方方面面的规矩总让人摸不着门道,精力都牵扯在这上面,干正事的心思肯定受影响。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或许可以从推动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入手。外省人来了——别管是投资还是考察,还是主随客便的好,有事说事,保持一定距离,只要把事情做成、做好,肯定会让人更舒服。

前几天,继马化腾、刘强东以及王健林、许家印等人“闯关东”之后,马云也出了山海关,跑到东北考察、签约,并誓言“阿里巴巴投资要出山海关”。

只要到过山海关的人都知道,那不过就是个小城楼儿,出出进进容易得很。但马云们过“关”却非要喊出“誓言”不可,可见这道“关”也绝非等闲之“关”——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山海关,而是存在人心里的那道“山海关”。此前,许多人都喊“投资不过山海关”,也正是受困于这座无形之“关”吧。

也是,你心里有座“山海关”,别人远远跑了来,首先要琢磨的问题,当然肯定是怎么过“关”:是越过去、钻过去、绕过去?还是“到此一游”之后直接打道回府?关内人的问题,还是需要关外人作答。从某种意义上讲,山东的疑难和东北的有共性,规矩太多、关卡太高大,难以逾越,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也就有了自己的习惯,并以此来对付你的习惯。

要想让别人改了习惯,投资涌出山海关也好,投资涌进齐鲁大地也罢,恐怕还是要自己先改了固有习惯。这其间的逻辑也不难理解。虽然改掉岁月积淀出来的习惯实在是件难事,但只要能真的睁开眼睛,仔细地看一看天下,看一看天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思考一下这些事情之间的内在逻辑并展望一下未来前景,有了紧迫感,着一着急,改改积习,想必也算不上登天难事。

山海关其实也没多高。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