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蒂隆与企业家理论的起源
时间:2019-07-01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坎蒂隆264年前在《商业性质概论》中对企业家的论述,是经济学文献中第一次出现企业家这个概念。他提出,企业家在市场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家承担风险,预测并投资于未来。因而,竞争性的企业家活动不断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是市场繁荣的根源。

伦敦1734年5月发生了一场离奇的火灾,一位富豪在这场灾难中丧生。调查发现,这位富豪是在房内被抢劫和谋杀,凶手极可能是他的厨师。为掩盖罪行,凶手纵火烧毁了房子。这位不幸的富豪叫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Cantilion),出生于爱尔兰,在法国经营银行业,并从事股票投资等生意。因判断精准、投资有方,坎蒂隆堪称当年的“股神”。

例如,1719年,法国股市发生了著名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许多人倾家荡产,而坎蒂隆却赚得盆满钵满。因为在密西西比公司股价还在上涨时,他就敏锐地意识到泡沫很快会破灭。于是,他一方面以高利息贷款给狂热的投机者,帮助他们买入密西西比公司股票;另一方面悄悄高价卖出所持股票。

坎蒂隆不仅在商业实践中获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勤于读书、思考和写作。据他仆人提供的证词,火灾当晚他还在秉烛夜读,他的习惯是每天睡前阅读3小时左右。1730年前后,坎蒂隆撰写了《商业性质概论》,由于法国当时的审查制度,该书直到1755年才得以出版。这本书最初流传范围不广,到19世纪后期被英国边际效用学派代表人物杰文斯重新发现,学术界才认识到了坎蒂隆对经济学的卓越贡献。

坎蒂隆生活在重商主义时代,且财力雄厚,但对金银货币即财富的重商主义观点却嗤之以鼻。他在《商业性质概论》的开篇就提出:“财富自身不是别的,只是维持生活,方便生活和使生活富裕的资料。”他认为,商品的内在价值是生产该商品“所使用的土地和劳动的尺度”,强调供求关系使商品价格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对价值规律有精彩的阐释。虽然内在价值决定了商品的长期均衡价格,但短期内价格由需求决定,“取决于人们的兴致和想象”,即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由于价格经常处在变化之中,市场总是充满不确定性。市场运行需要有人去冒险和承受不确定性,坎蒂隆把这些人称为“企业家”,他们被利润机会吸引,承担风险,获得不确定的收益。

这是经济学文献中第一次出现“企业家”这个概念,坎蒂隆由此被视为企业家理论的鼻祖。坎蒂隆把当时除君主和地主以外的居民分为企业家和受雇者两个阶层。企业家承担风险,获得不确定的收益;受雇者靠固定工资为生。例如,租地农场主以固定租金租种土地,但不能确保自身一定得到利润,有时收成好,有时收成差,但无论收成如何,他都要付给所雇农夫工资。制造商将货币投出去购进原材料、为工人支付工资,其经营成本基本可提前确定,但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则是不确定的,因为面临激烈的竞争,可能获得利润,也可能破产。

坎蒂隆由此强调企业家对经济运行至关重要。企业家在市场中处于核心地位,所有的交换和流通都以企业家为中介展开。企业家们在价格指引下不断调整决策,主观上为了获利,客观上促进了市场供求趋于平衡。因而,竞争性的企业家活动不断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是市场繁荣的根源。

如果不是死于非命,坎蒂隆很可能对经济学发展会有更大贡献,甚至改写经济思想史。《商业性质概论》内容丰富,洞见深刻,杰文斯盛赞其为“关于经济学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学家罗斯巴德甚至认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荣誉应该属于坎蒂隆,而非亚当·斯密。其实,仅凭开创企业家理论这一历史性贡献,坎蒂隆就可以载入经济学史册。

后世学者不断扩展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企业家的概念通常是从商业、管理及个人特征等方面来定义。到了19世纪,人们将企业家具有的某些特征归纳为企业家精神,在英文术语中,企业家(Entrepreneur)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常常互换。事实上,只要有选择,就面临不确定性。从广义来看,企业家精神是人类行为所固有的特质,为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所拥有。无论雇主还是工人,都是付出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市场上寻找最佳获利机会。只要参与市场并寻找最大化的机会,人人都可以是企业家。但每个人承担风险的意愿和能力不同,才能更不同。进入20世纪后,企业家精神的定义更已拓展到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的领域。米塞斯则用“促进者”(promoter)来表示狭义的企业家概念,他们“比一般人有更多的原创力、更多的冒险精神、更敏锐的眼光”,他们不断调整生产适应预期的变化,机敏地四处寻找利润,是“推动经济进步的拓荒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国有企业持续深化改革,民营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优秀企业家不断涌现,创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民众的企业家精神被不断激发。企业家是宝贵的社会财富。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尤其需要我们尊重企业家,保护企业家,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催生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