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18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我们解读如下:
8月CPI同比上涨2.3%,翘尾影响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1.3个百分点。CPI同比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涨幅扩大了1.2个百分点。8月全国大范围高温炎热和大雨天气,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储运,导致鲜菜、鲜果、蛋类、肉类、奶类食品价格环比都有明显上涨。蛋类价格同比上涨10.2%,猪肉价格同比跌幅明显收窄。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上涨19.4%,是支撑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的重要力量。近期一线城市的房租出现了集中性上涨,本月居住类价格环比上涨0.5%,但全国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2.5%较为温和。8月是假期旅游旺季,旅游类价格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5.6%。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涨幅为2%,基本保持平稳,连续6个月波幅小于0.1%,不存在明显的通胀压力。
8月PPI同比上涨4.1%,涨幅缩小0.5个百分点,翘尾影响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1.1个百分点。虽然PPI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但翘尾因素比上个月下降了0.9个百分点,因而同比涨幅显著收窄。从环比来看,8月黑色金属类、化工原料类、燃料动力类产品价格上涨明显,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产品价格下降。从同比来看,PPI涨幅连续2个月收窄,并且降幅明显扩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高达39.6%,但涨幅有所收窄。1-8月PPI平均价格同比上涨4%,低于去年涨幅。
随着季节性因素的减弱,食品价格不会持续上涨。局部地区猪瘟疫情影响猪肉供给,但并不能改变猪周期。目前猪肉价格仍然同比负增长,预计四季度猪肉价格可能企稳回升,但不会大幅走高。随着调控政策效果显现,房租并不会形成全国性上涨趋势,对物价的影响有限。贸易摩擦导致部分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可能会对国内物价带来影响。在国内需求稳中趋缓、流动性不会大量释放的情况下,未来CPI缺乏显著反弹的动力。因此,CPI不会持续走高,走势将较为平稳。国际大宗商品和原油价格缺乏持续上涨动力,不会带来明显的输入性通胀抬升PPI。在汇率管控政策调节下,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会持续大幅贬值,因汇率贬值而带来输入性通胀的可能性较小。8月之后翘尾因素大幅走弱,不会支撑PPI显著上行。由需求和货币供给适度增加可能带来价格抬升,特别是与基建相关的工业产品价格可能上涨,需要引起关注。因此,预计PPI同比涨幅逐渐收窄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