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引入和推进,使中国企业的内部治理更加科学合理,企业成长进入快车道。
与此同时,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涌现。这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企业,如腾讯、阿里,它们从初创时期十分不起眼的小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成长为行业的龙头,在中国乃至全球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也有许多企业,成长十分迅速,创立几年后就成长到了行业领先地位。
渐渐地,我们发现,形形色色的民营企业的成长开始深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淘宝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QQ和微信的出现变革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普及使人们消费更加便捷,甚至无需再使用现金。民营企业较之国有企业,制度更加灵活,激励机制更加有效,行业创新更加有动力。中国的发展,民营企业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当前市场中,对民营企业的负面声音并不少。首先一点,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信用程度往往更低,更加“不靠谱”,如近期大批跑路的P2P公司,就都是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中,业绩造假、股票违规操作、信息披露出现问题的,也往往是民营企业居多。相比而言,投资民营企业股票的风险更大。
民营企业自身也是“很受伤”。最明显的就是,银行往往更愿意把贷款优先放给国有企业,中小企业贷款现象难在许多地方都十分明显。最近一段时期,国家去杠杆力度不小,许多企业发债难、偿债难,首当其冲的就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较之规模相当的国有企业信用等级更低,在资金面紧张的时候往往融资更加困难,甚至影响到正常生产经营。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培养、鼓励大量的民营企业出现、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增添新鲜血液?
我想,有两点是必须要做到的。一方面,作为组成国民经济的一个个“细胞”,企业应该保持多样性。这不仅仅是在企业性质的层面,更需要政府引导,进一步提升市场自由度,降低甚至取消某些行业对民营企业进入的限制,让市场机制更加完善。同时,要鼓励创新、接受创新,给新生事物和商业模式以更大的容忍度。如近期拼多多的上市,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风波,社会各界对其褒贬不一,角度和观点五花八门。但我们的市场仍应该接受它,至少它的盈利模式在当前中国所处的历史时期是有效的。而只有接纳各种类型的公司,市场的活跃程度和抗打击能力才能更强。
另一方面,必须要提升行业监管力度,同时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当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监管而无处罚,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重大问题,甚至危害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的处罚较之所造成的危害而言,非常之轻。这样一来,对企业的监管达不到淘汰坏企业、保留好企业的效果,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判断一家企业的好坏,不能看它是否是国有企业。判断一家企业好坏与否,应该以能否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良好经营、健康发展、创造社会价值为衡量标准。
因此,应该使得行业监管和法律规定达到严苛的程度,一经查出有重大社会危害,甚至出现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情况,所涉及的企业唯一的下场就是破产倒闭,不留任何余地。同时,要对所有类型的企业监管都应该一视同仁,谁违规谁受罚,而不是由企业性质决定。只有将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提升到不可承受之地步,才能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淘汰不良企业,给好企业一个健康的生存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