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宇杂谈】
当每个人认真地对待职业,做好本职,创新自然来了,国家也兴盛了。
没有中国队的又一届世界杯结束了,貌似大家不再思考为什么中国足球的水平依然停滞不前了。不过,备受国人关注的“中兴事件”,尽管美国取消了制裁,但我们必须要认真反思。中兴在中国专利保有量第二,全球专利申请量连续排前三,也是全球仅有的两家可以提供“5G端到端”解决方案的企业。这样“拿得出手”的企业,居然在被别人卡住脖子的时候,没有任何反击的力量。由此,要掂量掂量,高科技和基础研究方面,我们有几斤几两。
说白了,中兴也好,所谓的“新四大发明”也好,你以为,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就是你的资产了吗?硬件的芯片是人家的,底层的技术是人家的,操作系统是人家的,我们有什么炫耀的资本?单把芯片一抽走,就迅速地呼吸困难到窒息了。看来,关键时候要亮剑,但亮的不是“福布斯富豪”,也非有钱买进来装装门面,忽悠市场和百姓,忽悠政府,以骗点儿补贴,而是引进技术和产品以后,深入钻研关键的knowhow及knowwhy,然后再慢慢打磨工艺、形成价值观。
无论是一直领先的日本,还是后来居上的亚洲“四小龙”,他们走过的转型升级之路、技术研发之路,与我们现在走的并无二致。都是引进美国、欧洲的技术和产品,拆开来学习每一个零件、细节和工艺,直到消化、吸收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体会,这种体会一代一代地积累和升华,才会有底层技术上的突破。放眼全世界,比中国人勤劳的不会太多,国人埋头苦干、拼命干的大有人在,政府投入和重视的力度也很大。但为什么,中国在基础研发和技术上落后了呢?
曾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的李家同,写了一篇文章《两岸半导体发展启示录》。文中说,两岸原来都没有半导体工业,都从引进半导体制造着手。台湾引进的是RCA技术,大陆引进NEC技术,NEC其实比RCA要先进。不过,半导体制造过程相当复杂深奥,牵涉到数百道工业上不同的过程,每个过程相当精密、相互牵连影响。比如,某个过程牵涉到某一个回火作用中的气体,你必须要知道气体的温度、浓度、压力等,出一点点差错,做出来的芯片就会有问题。
当时,大陆工程师知道每一个过程所牵涉到的参数,但没有仔细地去研究为什么一定要这样的温度、浓度和压力等,因为生产得不错、卖得不错,别的不管啦,当然更不会费力地专研背后海量的源代码和参数。现在也很类似,都追逐热点,前年是AR、工业4.0,去年是AI、今年是区块链。技术还都没有应用熟练,甚至概念都没有搞清,就谈投资上线的事。暗地里,无非是想先搞出一个所有人都搞不清楚的“花架子”,在资本市场捞钱,或骗点儿补贴和浑水摸鱼。
所有原创性的创新,都要向下挖掘,掘地三尺,做深做透,慎终如始,多少人能有这样持之以恒、兢兢业业的心态,并将这种心态始终如一地付诸行动呢?多数的情况是,弄出一个“花架子”以后,满世界吹嘘,并马上推销给BAT等大鳄,迅速资本化而套现。事实上,华为也一直在被美国抵制,很多产品到现在也无法进入美国。但即使这样,华为也没有受到挫折,因为它具有芯片设计和制造的能力、有操作系统。这不是高大上,而是脚踏实地和心无旁骛。
用任正非的话说,就是几十年就对着一个城墙口子冲,冲到今天。很朴实,但说出了华为成功的要素,也就是专注,对着通讯设备这个城墙口子冲。集中资源,就攻这一点,不炒股、不炒楼、不上市,才能做到今天。这就是职业精神,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不为感情所左右,冷静且专业。就像足球是举国体制,而非一个普通职业,短板的行业有同样的根源,我们缺乏职业人。表面看,职业态度有问题,深层次则是结构性和体制性积弊。当每个人认真地对待职业,做好本职,创新自然来了,国家也兴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