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日前,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关于《养老金融教育研究》课题启动会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国际专家聘任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据介绍,《养老金融教育研究》课题受宏利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委托,以开展养老金融教育、促进养老金融活动参与、满足多层次老年需求、提高老年福祉为研究范畴,通过梳理国内养老金融教育发展现状、总结发达国家的制度建设和实践经验,探索我国开展养老金融教育的推进实现路径。
宏利资产亚洲养老金业务负责人邱铠平表示,从全球经验来看,即便居民普遍具备养老投资意识,但在落实环节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投资理财知识储备方面。中国的第三支柱建设正在从理论走向实践,这是养老金融体系发展的关键时刻,养老金融教育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教授从金融以外的角度为课题提出了三方面建议。第一,应该从人一生中收入和支出的角度考虑,通过不同区域、行业人员养老金的对比,学习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去树立养老金融的意识。第二,从困惑的问题入手,如怎样把资产和养老需求结合起来。第三,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合理的发展,需要认真思考、合理规划,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长远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老龄化速度很快,并且规模非常大,但目前很多人对于养老资产的管理与规划并不清楚,所以开展养老金融教育刻不容缓。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很多老百姓已经成为“中等收入人群”,而养老金融教育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市场、了解风险,从而对自己的资产进行保值增值,进而让老百姓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泰达宏利总经理刘建表示,养老金融教育课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募基金是养老金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主力军,未来也有望成为第三支柱的中坚力量。基金公司可以做得更好,同时需要整个金融行业的共同努力,守护好老百姓的养命钱。
泰达宏利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王彦杰认为,养老金融教育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要把一个短期的投资观念转换成长期的养老储备的概念,不要过度关注市场的短期波动。第二是打破保守的投资观念,把养老储蓄的概念转为养老增值的概念,投资者应该适度地放宽风险承受度。第三是要教育投资者提早准备,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