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还说石佛寺的那点事。
从石佛寺新村玉市再往前“走两步”,有一个和田玉山料市场。这天闲来没事,信步逛到了这里。
山料市场很大,除了周边少量的店铺外,大多数都在露天,上边却没有棚,一些摊位各自用或蓝或红的帐篷稍作遮挡。正值夏天,阳光十分灿烂,无论顾客还是老板都晒得蔫巴巴的,连说话都提不起精神。山料就是从山上开采下来的玉石料子,跟河里捞出来的浑圆的鹅卵石状的俗称籽料的料子有很大的区别:不仅块头大,看上去也是四棱八角的,裂还多。
山料虽然块大,但真正能够做活成件的有用部分却不太多,尤其以前用炸药开采,里面往往满是“窝心裂”。我也曾经在这方面有过教训:切了几块合计80公斤的黄口料,最终只做出4只手镯,如果单以手镯论价的话,算是亏到姥姥家了。好在边角料经过避裂剜瑕之后做出来不少油润细腻、黄度也好的珠子,串成项链后总算接近回本。
摊位上,一个顾客正就一块俄罗斯山料跟老板讨价还价。料子约10公斤出头,表皮上全是水草纹,有一面已经切开,玉质却并不白,并且窜糖窜僵,裂也不少。老板坚持要3000元,买家只“看到”2500元,最终没谈成。我有些奇怪:即使是不怎么样的俄罗斯山料,好歹鉴定证书上也写和田玉,再说也有这么大块头,不至于才值3000块左右吧?后来老板冲着顾客离去的背影喊了一嗓子,算是把我给喊明白了:“11公斤呢,打点折,算你31500元吧!”哦,原来他们说的是公斤价。其实我对这块料子也还有点感觉,要不然也不会在大太阳底下旁观这么老半天了。只是这块头不小,要运回深圳挺麻烦的,只能选择放弃。
又看到黄口料了。其中一块只有大约0.7公斤的样子,不够手镯尺寸,只能做摆件或者把件、挂件之类,黄度、润度、细腻度都还不错,也没有明显的裂。以我以前开料80公斤黄口料的经验,这块料子在我的估价体系里也就值个2000元的样子,没想到老板却给出了一个“不还价的价”:7500元!黄口料啥时候涨成这个鬼样子了?得,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吗?
前面不远有一个摊子正在卖俄罗斯籽料。听说俄籽最近也涨了不少,看看去?要说起来,俄罗斯籽料跟和田籽料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甚至可以说俄籽是所有俄料里品质最差的那一类,不仅无法与和田籽料相提并论,就连俄料山流水、山料也比不上。但架不住人家也有籽料这个“尊号”,而且不少俄籽的皮色确实比较艳丽,如果料子质地稍微好一点,往往也能卖出高价。
果然有一块还算不错的料子,拳头大小,带红皮,在摊位上显得十分醒目。估摸着老板怎么也得要个3万5万的吧?没想到老板嘴里吐出的数字却是50(万),结结实实吓了我一大跳——难怪有人说,如今的和田玉市场疯了!连俄籽都能开出这样的高价,是市场疯了还是老板疯了?要不,就是我等买料子玩料子的人傻了?
在露天市场边上的店铺里,一些出售比巴掌稍大一点的四四方方的片状和田玉(我叫它“方块玉”)的铺子生意比较火,跟大太阳底下露天市场上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仔细一瞅才发现,这些料子都是业内所称的手镯料,一片切料对应的就是一只手镯,而手镯被玉石玉器市场及玩家视为“硬通货”,难怪这里的生意与众不同。
在石佛寺,有卖玉器成品的,有卖原石的,当然也就有赌料成功之后,切成相应的玉件毛坯售卖的,这种片状的料子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毛坯料的大头。我也装模作样地挑了半天,却始终没有要把这种料子变成手镯的心动感觉,只好拍拍手,若无其事地起身离开。
要不,去看看带翠的青海料?翠青最近很火,一只手镯几十万成交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或许是因为这种料子架起了和田玉与翡翠之间的桥梁,使得一些望阳绿翡翠兴叹的玩家终于找到了“替身”的缘故吧。稍微好点的翠青料子真的很贵,摊位上一块只有十来公斤的料子,老板开价就过百(万)了,因为成色不错,形状也好,能够出几只镯子。
突然在一个摊子上看到几块白底带很阳的翠绿色的料子,块度不小,也没有明显的裂。如此极品的料子,竟然无人喝彩?蹲下去仔细一看,才发现是一块典型的冒牌货:在白色的石英岩的基础上,用翠绿色的颜料染出来的白翠分明的所谓青海翠料。好像很多东西都是这样,一旦知名度上去了,价格上去了,好端端的李逵周围便会迅猛地冒出更多的看似李逵的李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