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繁荣萧条的循环是这么形成的——读《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
时间:2018-06-28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今天,华尔街比任何事物都更能代表金融和经济力量。对美国人而言,华尔街有时候就等同于精英主义、强权政治和资本主义,但华尔街也常常唤起美国人对市场经济的骄傲。在美国人心目中,华尔街是依靠贸易、资本主义和创新,而非殖民主义和掠夺成长的国家和经济系统的象征。那么,那些在投资银行、金融债券、基金公司工作的西服革履的精英到底做了什么呢?

“聪明文化”的回报

看看《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给这华尔街“精英们”绘制群像的。在美国,如果你读的是哈佛商学院或普林斯顿,那么,你已有一只脚踏入了全世界最热门的行业了,不论你读什么专业和学院,哪怕是读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的文科生。据统计,哈佛商学院毕业的女生,30%去了咨询公司,40%会去金融和投行。男生更不必说。这群被宣称是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很快习惯来自于同龄人、父母、求职者和全社会的尊敬、给予的地位和高薪。而出身常青藤名校的师哥师姐们也总想方设法向新毕业的职场菜鸟炫耀他们习以为常的优越感,尤其当毕业季到来的时候。就像一位普林斯顿高材生德文·彼得森观察到的那样,“四年时间里,我们一直享受着自己是最优秀学校的孩子的事实,在这个历史上最精英、绝对强大的国度……这些投行企业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保持我们在社会上优势地位的方法,通过提供其他职业不能提供的通向财富与权力的途径。”

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何柔宛博士得以采用经典人类学的方式开始她的研究,得到了关于华尔街文化如何运作的“整体”图景。她潜伏华尔街内部,刺破了抽象的、无所不能的市场光环,揭示金融市场的繁荣和萧条是如何交替的。在《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中,何柔宛博士访谈了那些压力重重的新入职金融从业者、工作过劳且漠然的证券分析师、渴望被雇佣的大学生、经验丰富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些从品牌大学招聘的投资银行家“幸运”地进入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世界。他们得到了丰厚的报酬,条件是每天工作到凌晨五、六点钟,随时都可能被解雇。这种企业文化和特权造成了一种怪异的现象:工作越是无保障,越要卖力,而员工的流动性又会给公司带来更高效的机会。基于这种与挥霍无度的交易相联系的流动性和补偿行为文化,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们重塑了美国企业的形象。他们的使命是创造股东价值,然而他们的做法和假设却给企业埋下了重重危机的种子。

就这样,《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揭示了华尔街特有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常常被资本全球化的乐观解读所遮蔽。

AT&T公司的故事

1995年9月,何柔宛开始对华尔街产生兴趣。因为在这一天,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宣布将现有机构分为三个独立的公司。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几宗公司分拆案之一:77800位经理人被买断工龄,而48500位员工被裁撤!大规模裁员给员工带来的心灵创伤令人震惊,但接下来的事情更加令人忧虑,在公告发布的第一天,AT&T的股价从每股6.125美元上涨至每股63.75美元,涨幅为10.6%,公司市值增长97亿美元!但最让人震惊的是,华尔街投行的其他股票价格都随之上涨。这中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呢?

AT&T在大规模裁员,而公司股价在飙升,这看起来违背常识,却并非个案。根据《纽约时报》在AT&T重组当天发布的新闻报道,在那段时间内,兼并与重组激增,对未来通信产业重组的预期增强,而负责发起、组织并为这些活动提供建议的华尔街投行,股价同样大涨。“券商股是当季最强板块,分析师认为成交量会持续上涨,兼并活动也会继续。”摩根士丹利、美林和雷曼兄弟这些投行股价的上涨,都是基于这样一种假定。作为通信行业的领头羊,AT&T已完成了重组和裁员,其他企业也会跟随这一“商业潮流”,从而为华尔街投行带来更多商业机会。

更耐人寻味的是,华尔街以一种庆祝的语调来宣布公司裁员,对公司重组更是欢欣鼓舞。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无数财经新闻和分析文章都证明了这种新“情感结构”的存在。再次回到AT&T案例中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AT&T宣布从根本上改组企业并把业务拆分成三个公司,这一举动备受华尔街分析师的欢迎。而几个月之后,也就是1996年1月,AT&T又宣布在未来4年内裁减4万个工作岗位。

通常,一家公司的健康运营与雇佣关系密切相关,美国主流文化也会认同这一点。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创纪录的,公司利润与股票价格暴涨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大规模裁员、处处弥漫着工作不安全感的时代呢?更进一步说,如此严重的社会错位是如何发生的呢?这被多数社会科学家归结为全球资本主义的“逍遥法外”,即公司与政府的安全网正在解体;企业裁员、兼并与重组浪潮迭起;成功职员的定义在改变;财富日益向顶部集中;金融繁荣与萧条引发社会暴力等。

“宇宙主宰”、“上帝之手”的真面目

华尔街的大佬们可不担心这些,他们毫不掩饰地表示,“裁员总是为我们创造大量的生意,因为许多人被解雇了,需要我们的服务。但是你知道,华尔街无论是在繁荣时期还是萧条时期都会解雇人。这儿的理论是,在市场衰退期,华尔街之所以解雇人是因为我们不想稀释了奖金池,而在市场繁荣期,华尔街之所以解雇人是因为钱太多了,足以应对招聘成本,反正就是想换一批人。没有公司在乎职员的去留,因为市场随时有充足的人才供应。所以一般来说,无论是在繁荣期还是衰退期,我们都会有活干。我们最闲的时间就是市场发展的匀速时期,一旦市场势头强劲,我们就会增加很多客户。”

正是华尔街特有的工作不稳定性和高薪酬,以及银行家们自认是经济体中“最优秀、最聪明、最有价值”的劳动者的高度社会化过程,催生了一种交易决策中将短期“收益”视作理所当然的特殊利己主义文化。这一高度不确定和高特权的独特激励搭配创造出了这样的社会环境,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预期“随时都会离职”,金融从业者所有的动机均被这种独特的紧迫性所塑造。他们既坚信自己有超凡的才华,又非常急于在离职前拿到巨额奖金。这种制度化的缺陷,正是导致华尔街不可持续性逐渐增强的最重要因素。华尔街甚至用投行的职业道德观念作为评判效率高低的工具,以此划分行业并切分出“现实世界”的平庸废物。

为什么来自政府和各行业的掌权者要依靠金融家来解决被他们搞砸的事?为什么逃避监管和引发危机是华尔街“聪明文化”的组成部分?为什么金融市场自诩为中产阶级的金融市场?

作者认为,这些越来越有影响力的金融模型和准则就是明确的文化与价值载体。股东价值与投资者的支配地位的前提是对历史的特定诠释和起源神话,是对“聪明”、“地位”、“工作”及“应得价值”的文化理解,是公司与组织由何构成、如何管理、服务于谁的不断变化的文化假设。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的意义在于超越既往贪婪和市场周期的一般假设来展现一组具体的历史和文化结构,通过这一历史和文化结构,使一系列特定价值和特定行动者能效忠于更为宏大的经济体系。在概念及方法论意义上,这种做法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关于资本主义,特别是关于金融和金融化的学术批评,往往从综合性角度,从宏大理论或总体框架开始讨论。显然,《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是一次很有价值的尝试,也是对前述视角的批判和修正。

巴菲特有句名言:如果你看见厨房里有只蟑螂,那肯定不止一只!华尔街是个纸醉金迷的世界,人性中永无止境的欲望之火,往往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金融衍生品市场是个零和游戏,在同一时段内所有赢家所赚的钱,与所有输家所输的钱相等;衍生品市场只是财富的再分配,并不创造新的经济价值。银行操纵利率获得了巨额收益,那么谁在亏损呢?当然是参与这一市场的众多投资者。

这真让人深叹一口气。华尔街的老板们为了自身的高额奖金,简直无所不用其极,且丝毫不感觉羞耻。“雷曼兄弟”在次货危机中倒闭,在公司清算过程中,审计人员竟然发现其公司账上趴着1亿美元!清算公司要问了,这是倒闭的节奏?很多公司正常经营都没有这样的底气和实力。雷曼傲慢地解释说,这是行业内潜规则,每年年底派发的奖金要提前预留,雷打不动。要不是碰上公司倒闭,奖金很有可能上10亿!

《清算》对大型投资银行运营的生动描述,揭开隐藏在傲慢面孔下的真相:华尔街根本不存在什么“宇宙主宰”、“上帝之手”,不过是实现欲望的赚钱工具而已。金融的本质是对财富的再分配,而非像金融家们宣扬的那样是在创造财富。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