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央行西安分行行长白鹤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力度
时间:2018-03-21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金融扶贫如何“扶”?如何让金融机构在推动脱贫的过程中,既履行社会责任,又兼顾风险和成本的匹配?

全国人大代表、央行西安分行行长白鹤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除了详谈自己对金融扶贫的思考外,也毫不回避地向记者介绍当前陕西金融机构所存在的风险问题,并从监管者的角度对化解金融风险开出“药方”。

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

当前,精准扶贫已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首要工作任务在推进,金融扶贫则是精准扶贫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脱贫的资金来源和物力保障很大程度上由其决定。金融扶贫如何“扶”?如何让金融机构在推动脱贫的过程中,既履行社会责任,又兼顾风险和成本的匹配?

作为目前中国唯一一个县级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陕西铜川的宜君县在推动金融扶贫方面有着诸多探索,全国人大代表、央行西安分行行长白鹤祥因此也在推动辖内普惠金融工作方面有不少体会和思考,今年两会其提交的议案和建议中,不少内容都是关于如何更有效地实现金融扶贫。

证券时报记者在对白鹤祥专访的过程中,“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这句话他不时地挂在嘴边。从他的工作经历看,扶贫先“扶智”,加强中小学生金融知识教育的普及、对贫困家庭适龄子女实施免费职业教育就是他今年两会再三呼吁的议案和建议。

除了详谈自己对金融扶贫的思考外,白鹤祥也毫不回避地对证券时报记者介绍当前陕西金融机构所存在的风险问题,并从监管者的角度对化解金融风险开出“药方”。

金融扶贫如何“扶”?

金融机构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金融扶贫工作,将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作为履行社会责任、拓宽发展空间、提升业务发展潜力的有效途径,力争实现贫困地区发展与机构获取合理利益的有机结合。

证券时报记者:陕西铜川正在着力打造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今年陕西在加大金融扶贫力度方面还有何新举措?

白鹤祥:从陕西省情况来看,2017年,央行西安分行在总行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用好用活扶贫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陕西贫困地区融资成本显著降低。同时,我们还组织开展金融扶贫绩效评估,扎实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打造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并启动了深度贫困地区“一对一”结对帮扶行动。截至2017年末,陕西省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221.8亿元,同比增长39.7%。

2018年,央行西安分行将按照总行部署和要求,以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产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为重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具体措施包括:

管好用好扶贫再贷款政策工具。积极向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再贷款,更好发挥扶贫再贷款在降低贫困地区融资成本中的作用。对深度贫困县(区)扶贫再贷款设置专项审批通道,对扶贫再贷款使用效果好的地区开展限额周转使用试点,并加大扶贫再贷款限额倾斜支持力度。

明确产业脱贫支持重点。因地制宜加大对贫困地区重点产业、优势特色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对于有脱贫发展意愿、有创收增收项目、有创业就业潜质和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农户,进一步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加大创业促就业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力度。依托“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扶贫模式,加大对运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

拓宽债券融资渠道。支持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通过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获得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法人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专项用于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债券融资有效增加贫困地区信贷资金来源。

强化对深度贫困县的支持。深入开展“陕西省金融机构与深度贫困县区一对一结对帮扶行动”。督促帮扶机构“融资”与“融智”结合,制定科学可行的帮扶计划;加大帮扶地区金融知识宣传力度,推介金融多元化产品,提供融资咨询服务,提高贫困地区、扶贫企业、贫困人口了解金融、运用金融发展经济,实现脱贫致富的能力。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平衡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扶贫时的成本与风险匹配?

白鹤祥:关于如何平衡金融机构扶贫过程中的成本与风险问题,我个人认为,由于贫困地区农户、企业本身条件所限,对融资成本的承受能力相对较低,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面临一些风险,在平衡经营成本与业务风险之间会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

对此,一方面,金融机构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金融扶贫工作,将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作为履行社会责任、拓宽发展空间、提升业务发展潜力的有效途径,力争实现贫困地区发展与机构获取合理利益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也要加大对金融扶贫工作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风险缓释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力度,为金融机构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央行目前的扶贫再贷款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稳定和低成本的资金来源,要进一步提高金融扶贫的精准度,要既讲资金投入又讲风险防控,着力增强扶贫对象的造血机能,保证金融扶贫的可持续性,避免扶贫贷款变成扶贫资金,促进金融扶贫的成本与风险的合理匹配。我相信,在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下,金融扶贫不仅会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会实现适当的经济效益。

证券时报记者:您今年提交的议案和建议中,有不少是关于金融扶贫的,其中,有个议案中提出要对贫困子女助学贷款进行税前抵扣,实践中贫困子女的助学贷款面临着多大的还款压力?

白鹤祥:从助学贷款的贷款期限看,目前助学贷款还款期限为学制加13年、最长不超过20年。但从实际情况看,接受资助的学生往往会选择一个较短的还款期限。例如,某生在大学期间借用助学贷款3.2万元,我们按基准利率、5年还款期限计算,如以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计算,该生每月还款为600.2元,每年还款金额合计7200元左右。

2017年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810元,以此为基准计算,在该生5年还款期限内,每年需拿出约15%~20%的收入进行还款,还是有一定经济压力。

发展普惠金融

不能忽视金融知识普及

金融知识普及工作应当明确重点区域和群体,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制定差异化的金融知识普及方案,尤其应重视对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消费者、低收入低教育水平消费者以及老年消费者等群体,着力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

证券时报记者:今年两会您的一个建议是将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您觉得为何金融知识教育越来越重要?

白鹤祥:首先,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具有利国利民的战略意义。接受良好教育的金融消费者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石。金融知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是金融消费者保护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可以达到教育一个孩子、辐射整个家庭、带动整个家族,进而促进民众整体金融素养提高、造福经济社会的良好效果。

其次,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下称“《报告》”)显示,学生群体是最适合进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群体。从调查的情况看,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显著低于成年人,迫切需要通过国民教育,培养他们的金融认知能力、风险意识、诚信意识和权责意识,增强他们对非法金融活动、网络电信诈骗等的识别能力,有利于防止非法金融活动向中小学校园渗透。

再者,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中,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普惠对象的金融素养普遍较低,偏远落后地区表现最为突出,绝大多数公众缺乏最基本的金融认知能力和金融常识,给金融产品推广、金融工具利用造成了较大障碍。因此,把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内容,是培养新型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金融扶贫、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普及金融知识还存在哪些困境?

白鹤祥:目前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第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尽管国务院在2013年、2015年就提出了把投资者教育、金融知识普及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要求,但目前仅在少数地区尝试性开展,且各地区都没有统一的规划。个别参与部门的积极性有待增强,还没有形成较强的工作合力。教育对象不均衡,有的以中小学生为主,有的以大学生为主,有的以职业教育为主,范围各异,重点不一。

第二是难以真正将金融知识普及纳入基础教育。目前,由于义务教育课标由教育部门统一制定,暂没有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内容设置,金融知识很难真正进入课堂、进入课程。

第三是没有统一教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金融管理部门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教材(读本)有近百种,这些教材(读本)虽各具特色,但区域特点明显,难易程度各异,导致教学内容欠规范,目标不统一。

第四是缺乏经费来源。目前试点地区都是各金融管理部门自筹费用,用于教材编印和购买,没有专门的费用来源,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缺乏经费支持。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金融管理部门配合的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机制,修订课程标准,明确金融知识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多方筹措专项资金,为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工作可持续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农村地区金融知识的普及情况如何?关于农村地区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的情况时有发生,您认为这和农民金融知识匮乏是否有关?在防范农村金融诈骗方面您有何意见?

白鹤祥:《报告》显示,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在城乡间不平衡特征较为明显,农民群众缺乏最基本的金融常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农村地区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案件频发的现象。因此,金融知识普及工作应当明确重点区域和群体,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制定差异化的金融知识普及方案,尤其应重视对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消费者、低收入低教育水平消费者以及老年消费者等群体,着力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

对于防范农村金融诈骗,从根本上讲,还是要提升农民群众的金融素养,增强他们的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能力。同时,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要共同努力,深入打击金融诈骗活动,帮助农民群众练就防范金融诈骗等金融风险的火眼金睛,真正享受金融改革和发展带来的成果。

四举措防控金融风险

陕西省经济金融领域的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信用风险、内控风险、交叉性金融风险、地方法人机构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需要关注。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目前陕西辖区金融机构主要面临哪些风险?

白鹤祥:当前,陕西省金融体系发展平稳,金融机构经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是,经济金融领域的结构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信用风险、内控风险、交叉性金融风险、地方法人机构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需要关注。

从信用风险看,目前陕西省银行业资产质量有所好转,2017年末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0.57个百分点,但是仍高于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

同时,从一些先行指标看,贷款质量向下迁徙的压力还比较大,去产能行业、个人经营性贷款等领域的信用风险还比较高。从内控风险看,个别金融机构合规意识不强,内控管理薄弱,业务发展不规范,部分机构因为风险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了较大的资产损失。

从交叉性金融风险看,目前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等多层嵌套,产品交易链条长,资金最终用途不透明,存在监管套利、空转套利现象,导致金融体系杠杆率攀升。

从机构层面看,陕西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规模比较小,业务发展、盈利模式都比较单一,资本实力还较弱,抗风险能力还不强,个别机构经营风险比较高。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应如何防控上述风险?

白鹤祥:对于如何防控金融风险,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立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质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在发展中处置和化解风险。

其次,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强化金融监管。尽快对资管业务等实施宏观审慎管理,着力减缓金融体系顺周期性,防范跨市场、跨业态的系统性风险。同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不断提高和改进监管效能。

再次,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政府性资源,支持、配合金融机构开展不良贷款化解处置,推进重点地区和行业不良贷款化解工作。

最后,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要在保持农信社县域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加快农村法人银行业机构改制重组,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证券时报记者:您在前面提到陕西不良贷款率仍高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下一步会怎样推进不良贷款化解处置工作?

白鹤祥:总体来看,陕西省银行业机构去年以来不良贷款率基本平稳且略有下降,2017年末陕西省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了0.57个百分点,自2015年以来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当前,推进不良贷款化解处置工作需要金融机构多措并举。

首先,金融机构应完善内部控制,坚持审慎经营和稳健发展,加强授信尽职制度的建设和监督,努力提高新增贷款的质量,有效遏制不良贷款反弹。

其次,应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和渠道。加大核销力度,开展不良资产批量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充分发挥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利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贷款。金融机构应充分理解和把握现有政策,积极探索开展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支持有较好发展前景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渡过难关,同时也有效改善自身信贷资产质量。

再次,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严厉打击逃废债。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督促欠款企业和个人积极履行相关义务,尤其要加大对“老赖”等的惩罚力度,防止应由市场主体承担的责任不合理转嫁给金融机构。

最后,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发展来化解风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偿债能力,从而有效降低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

证券时报记者:居民部门杠杆率的快速增长已受到监管部门的重视和关注,陕西地区的个人房贷情况如何?通过哪些措施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的过快攀升?

白鹤祥:中国家庭的杠杆率长期以来较低,但随着过去十几年来的房价上涨,很多家庭或为居住需要、或为投资需要,开始贷款购房,部分家庭贷款数额较高,杠杆率上升,如果房价波动较大,就可能存在一定风险。为此,央行出台了多项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如调整首付比例,调整住房按揭贷款利率等,并因城施策,实施差异化的房地产信贷调控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和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

从陕西省房地产金融市场情况看,2017年,全省房地产信贷市场运行较为平稳,调查显示,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90%以上主要发放给居民购买首套房,以保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较低,整体风险可控。

当然,我们也关注到了媒体报道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对此,央行西安分行一方面将积极贯彻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为房地产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另一方面,督促商业银行落实好分类指导、因城施策的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积极支持居民的合理购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同时,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发放保障性住房贷款,指导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在陕分支机构合规、高效运用抵押补充贷款开展棚户区改造,有效满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2017年陕西省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1753.9亿元,同比增长49.2%,占全省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比重达70.9%。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