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京举办“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与会专家围绕“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展开深入研讨。
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与会专家认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夏德仁认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将形成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强大动力和创造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动实现产业内源式革命和外源式革命相融合,需要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动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完善政府与市场在产业创新中的关系。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认为,全会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特别提出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核心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认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需要政府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坚持依法治理、依法监管,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优化宏观经济治理方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提出,实现改革举措落地,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应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处理好三个关系:改革目的方面,处理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激发社会活力的关系,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普通人群;改革手段方面,处理好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的关系;改革内容方面,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和从各领域实际出发施策的关系,坚持守正创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徐善长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二是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高效率的要素资源配置;三是打造高质量的经营主体;四是要形成高效能的法治保障。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并通过社会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明显缩小收入差距。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与会专家认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宋晓梧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真正落实经营主体平等地位,发挥市场在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破地域和城乡行政分割,建立统一大市场,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要为民营经济提供公平的产权保护和公平的市场准入机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这就要求清理和修订现有规定中按照不同所有制类型制定的条款,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提出,落实《决定》提出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要充分激发创新人才积极性,调动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积极性和中小投资者的积极性,这需要更加严格的产权保护,更加突出制度建设。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与会专家认为,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提出,《决定》提出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将对释放内需潜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重要作用。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表示,《决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市场对此高度关注。同时,着眼于城乡问题解决,《决定》提出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并通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特别是在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背景下,这些举措的落实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提出,全会重申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事权与支出责任上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将对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地方营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严书翰提出,全会强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加快形成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在法治框架内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刘兴华提出,面对前所未有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