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济安价值100中国企业年金指数
林伯强:激活新能源出口动能|能源思考
时间:2024-07-08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贸形势日趋严峻,中国外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

在如此外部环境之下,中国强劲的新能源出口为外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持续走俏,2023年“新三样”合计出口首次超过万亿元,同比增长29.9%,高于全国整体出口增速29.3个百分点。

之所以能取得这一成就,离不开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投入。依托技术优势形成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出口企业有着更大的成本空间采取价格竞争策略以赢得市场份额。多年耕耘,中国在新能源技术上不断突破,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国家之一。培育新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将为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新能源产品出口现状

1.电动汽车出口现状。

由于海外汽车供给不足,加之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整体生产水平与辅助驾驶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海外消费者的关注度持续增加,中国车企纷纷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

新冠疫情后,全球汽车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业链较为完整,供给能力强,恰好满足了海外市场对电动汽车持续增长的需求。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车企在生产技术与辅助驾驶技术方面不断升级创新,以及新能源车生产线智能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都显著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介绍,2023年中国共出口120.3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77.2%。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大幅扩张拉动整个汽车出口量创新高;2023年汽车出口量为491万辆,成功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2.锂电池出口现状。

中国锂电池出口展现出强劲的全球竞争力,不仅在市场份额上保持领先,在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3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为1202.6GWh,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为887.4GWh,占比达73.8%。得益于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出货量的大幅度增长,中国锂电池出货量迅速扩张至887.4GWh,增速达34.3%,而全球平均增速为25.6%。

3.太阳能电池出口现状。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规模154.5GW,已经成为全球光伏出口第一大国,同比增长67.8%。

详细分析太阳能电池出口规模的变化可以发现,以2016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11~2016年,太阳能电池出口规模小且增速慢。2017~2022年间,太阳能电池出口规模迅速扩张,增速明显增快,进入高速增长期。2011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规模16GW,2022年为154.5GW,年均增速达22.9%,在11年的时间里增长了近10倍。

新能源产品出口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贸易摩擦持续存在。

贸易摩擦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深刻影响了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贸易摩擦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的影响主要可以概括为关税上升导致的直接成本压力、市场不确定性、非关税壁垒的增加。

首先,贸易摩擦导致了关税上升,成为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国新能源产品主要出口目的国对新能源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使产品成本上升,从而减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

其次,贸易摩擦导致了市场不确定性的加剧。由于关税政策的频繁调整和不断升级,企业更加难以预测未来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而难以做出合理的生产和市场规划,对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等方面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最后,贸易摩擦还引发了一系列非关税壁垒,如技术壁垒和认证标准提高。一些国家针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台美其名曰更高技术标准和认证要求的规划,以限制中国新能源产品的进入。这使得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来适应和满足各国的法规和标准,对其出口业务造成了额外的负担。

2.产品标准规范不统一。

全球新能源产品的标准有待统一。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和电动汽车有不同的标准和规范,这给全球新能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标准和要求。中国新能源企业必须确保其产品符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以确保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接受度和合规性。然而,由于各国标准的差异,企业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改进和冗杂的产品调整,以适应各国差异化的市场标准。同时,不同国家的认证流程也各异,增加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运营复杂性。缺乏对全球认证要求的全面了解可能导致产品在特定市场上的拒绝或延误,影响企业的交付和市场份额。

3.产能充裕和技术迭代。

中国新能源企业面临产能充裕和技术迭代。

第一,在长期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进程中,需要大量新能源产品的支撑。从短期来看,当前新能源产业的扩张速度大于能源转型的步伐。但现实中并不存在这一理想情况,两者此消彼长各有先后就会导致周期性产能充裕和周期性产能不足。

第二,技术迭代将淘汰落后产能。新能源技术发展速度过快,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