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铜仁位于贵州东北部,有着“黔东门户”之称,东临湘楚,北接重庆,是西南地区连接中部和东部的枢纽。相传元朝时,有渔人在铜岩处潜入江底捞出儒释道三尊铜像,铜仁也因此得名。
数千年来,湘楚文化、巴蜀文化在这里浸润融合。儒之礼教、道之自然、释之宽和……厚德铸铜、仁义致远的城市精神滋养着这方水土。
地处武陵山腹地,铜仁是长江中上游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点绿如何成金?铜仁给出答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铜仁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2023年,铜仁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
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铜仁正在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生态经济、绿色发展成为铜仁做大做强的源头活水。
生态篇
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
“好山好水数贵州,最美山水在铜仁。”铜仁市委书记李作勋说,铜仁的发展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
“黄小西吃晚饭”。如果你在朋友圈里刷到这句话,不要想当然。这可不只是字面意思这么简单。这是贵州最具代表性的六个景区第一个字的谐音,分别对应着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赤水丹霞、万峰林、梵净山。
贵州素有“公园省”之美誉,把旅游业发展作为“省之大计”,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用好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黄小西吃晚饭”便是贵州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的重要代表。
这里提到吃晚饭的“饭”,便是指位于铜仁的梵净山。
李作勋介绍,梵净山是铜仁最优质的旅游品牌、最大的旅游IP。生物多样性、地质奇观以及人文风情赋予了梵净山无与伦比的地质学、生态学、生物学、美学、人文学等价值。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主峰,其名来源于“梵天净土”,是中国佛教文化名山,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里还是全球不可复制的“生态王国”“动植物基因库”,其核心保护区域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有负氧离子16万个左右。因此,铜仁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天然氧吧”称号。
来到梵净山,时值初夏。山中温度依然偏低,溪水清澈,触感冰凉。乘坐索道上山后,步行游览至险峻之处须抓紧锁链,手脚并用,俯身攀爬前行。行至开阔处,目之所及,山峦叠翠、云雾环绕,仿若置身天空之城。游客们无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铜仁市梵净山文化旅游发展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姚茂海说:“我们希望找到合作伙伴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和开发,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铜仁有名山也有好水。在铜仁,常年保持45℃恒温的温泉星罗棋布。最具盛名的便是石阡温泉。此泉水富含偏硅酸、锶、硒等20多种微量元素,且不含铁、锰及硫化氢等,是少有的沐、饮两用的优质热矿泉水。
2012年底,农夫山泉落户铜仁,目前已建成世界领先的自动化天然水生产线。农夫山泉还将在铜仁石阡新建年产10万吨富锶矿泉水生产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取水工程。
铜仁旅游资源颇为丰富,全市普查登记旅游资源单体有11612个,其中国家A级旅游景区有30个。铜仁正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积极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加快推进“一圈两带三区”生态旅游联动发展。
打好生态牌,铜仁坚持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保护区做减法、保护区外完善功能配套。
2023年12月,《中共铜仁市委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三十条措施》审议通过。铜仁将重点统筹生态旅游资源规划,加快构建“一圈两带三区”,即梵净山生态旅游经济圈,锦江体旅融合示范带、乌江流域生态旅游带,中南门文旅融合消费区、万山工业旅游示范区、石阡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区的生态旅游联动发展新格局,持续巩固强劲增长态势,全力推动铜仁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我们希望引入大型企业针对重点项目综合开发,充分发挥铜仁的生态文旅资源优势。”铜仁市投资促进局局长田芳说。
6月5日,2024年贵州省民宿产业发展座谈会在铜仁举行。铜仁紧扣全省重点打造“黄小西吃晚饭”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形成了以梵净山民宿集群为龙头的特色生态民宿产业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铜仁全市有五星级民宿2家、四星级民宿4家、省级示范民宿11家。2024年1至4月,全市接待游客1816.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0.56亿元;接待住宿过夜游客502.61万人次,同比增长37.88%。民宿产业成为铜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和新机遇。
资源篇
富矿精开绿色发展
黔中无闲石,贵地多宝藏。铜仁矿产资源丰富,累计探明碳酸锰矿资源储量7.53亿吨,锰矿资源占全国37%以上,储量亚洲第一,也是世界级锰矿资源基地。重晶石萤石、朱砂矿等储量丰富。
富矿,要精开才能发挥最大价值,挖掘出最大增量。推进“富矿精开”是贵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今年2月19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富矿精开”推进大会,提出要聚焦精深用矿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高端跃升、创新链向前沿聚焦,把矿产资源价值“吃干榨尽”。
铜仁以“富矿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