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全国前三,三次产业增加值均居全国前列,拥有41个工业大类,山东在我国经济版图中地位历来十分突出,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历经数十年发展,山东形成了资源型、重化型的产业结构,路径依赖严重,面临着沉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发展如何又好又快?党的十八大以来,内外压力俱存的山东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奋力迈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砥砺奋进多年,必将形成厚积薄发之势,山东产业发展正在实现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良性蜕变。如今,继续领跑北方经济的山东挺膺担当,致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塑造发展新优势,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动能转换闯新路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山东形成了资源型、重化型产业结构,钢铁、地炼、焦化、电解铝等行业产能居全国前列。但随着发展动力的更迭和外部环境变化,产业结构偏重、新动能成长迟缓、活力不足等弊端,让山东发展步伐日显沉重。
从山东内部审视,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一度高达70%,其中重化工业又占传统产业约70%;能源消耗特别是煤炭消费量在全国的占比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国居前;上游产业占比高,终端产品开发不足,产业链条短;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少,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低……
2018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就此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旧动能转换攻势。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更是山东的深厚“家底”。“我们没有把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而是立足基础优势和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布局、改造提升。”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茂庆说,山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七大高耗能行业大布局大调整大优化,钢铁行业“两基地四集群”基本形成,深入实施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42.5%。去年全省规上工业能耗强度下降5.2%,生态底色更加凸显。
在滨州市魏桥轻量化基地,一口鱼缸中漂浮着两块手机大小的蜂窝状泡沫铝板。这一新材料密度不及水的一半,压缩强度却是碳钢的5倍,且集降噪、防火、防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在建筑、通信、交通等领域广泛使用,让铝这一传统材料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山东持续探索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的新旧动能转换路径,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旅产业、现代轻工纺织、现代金融服务“十强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大力培育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新动能加快集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胡薄介绍,2023年,山东“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57.1%,3年提高5.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51%,3年提高6.3个百分点。数字经济规模占比超过47%,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指数居全国前列。
绿色低碳强产业
仰望星空,济钢人逐梦“星辰大海”。济钢集团董事长苗刚说,济钢卫星总装基地一期项目预计今年10月试运行,意味着济钢的厂房里将出现济钢制造的卫星,这也是第一颗在济南自主研发、制造并总装的卫星。2017年7月,济钢成为全国首家钢铁产线整体关停的千万吨级城市钢厂。7年间,济钢从“靠钢吃饭”到“弃钢发展”,在空天信息、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工业服务领域塑造新优势。
动能转换的艰辛探索迸发出源源不竭的发展动能。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山东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动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以此为肇始,山东开启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征程。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张海波说,山东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旧动能提档升级,新动能拔节生长。搅拌、涂布、辊压、分条……位于枣庄的山东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线上,一个动力电池包从原材料到成品要经过52道工序,然后被安装到多款热门车型。“我们搭建的全自动模组产线和动力电池系统产线均为自主研发,产品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等特点,能有效提升电动汽车安全、续航等性能。”公司公共关系部部长余海说。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王茂庆介绍,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山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深入实施集成电路“强芯”、高端软件“铸魂”等数字产业十大工程。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2023年已达到51.35%。
为抢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