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结束了长达八年的负利率进而将基准利率提至0~0.1%的区间以来,市场对日本央行再度升息的预判声从来没有停歇过,只是由于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通货膨胀表现的非合意性以及对日元汇率价值认知的游离性,日本央行一直对进一步收紧利率限制幅度释放出非常谨慎的口风。对于日本央行而言,目前除了仍需为摆脱非常规货币政策而积极努力外,在作为传统货币政策核心工具利率的调整上也面临着十分艰难的选择。
经济增长的确切前景还要看一看
日本政府每五年会制定一个名为“经济财政再生计划”的宏观经济方案。在2018年推出的再生计划中,日本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实际GDP年均增长2%左右,如今五年过去了,经济增长显然没有达标。由于疫情的侵蚀,日本经济在2020年负增长4.8%,由此将前五年的年均GDP增幅拉低至0.12个百分点。即便如此,分年度看,日本经济的表现其实并不难看,其中2019年实际增长0.7%,2021~2023年GDP增幅分别达到1.7%、1.1%和1.9%,上行中枢呈总体抬高趋势,这样的结果构成了日本央行终止负利率的重要依据。
今年日本政府又将以2030年为时间节点制定新一轮的“经济财政再生计划”,初步设想是未来五年GDP实际增长率稳定超过1%。按照年初日本政府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2024年日本实际GDP将增长1.3%左右,只是今年的开局并不理想,第一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萎缩0.5%,按年率计算降幅达到1.8%,不仅如此,代表经济增长趋势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出现了不好的兆头,其中今年上半年制造业PMI有四个月处在50的荣枯线之下,虽然6月制造业PMI勉强维持在50.1,但当月的服务业PMI却猛降至49.8,两年来首次跌破荣枯线,代表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
首先必须承认日本经济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增量动能。继去年年末推出规模为17万亿日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后,2024财年日本内阁的财政支出总额超过112万亿日元,为历史第二大规模,由此决定政府公共投资力度不会弱于往年;另一方面,受益于日元贬值,日本对外出口持续改善,在已经连续增长三年的基础上,今年前五个月日本出口接续增长,其中5月份增幅更是高达13.5%,显示外需延续了对GDP的向上拉力。但是,除了公共投资与外贸出口之外,其他经济增长动能似乎乏善可陈。
从企业投资的角度看,目前日本大型和中小型企业的利润的确处于创纪录的高水平,但企业有了钱并不等于一定会继续扩产投资。除了日本企业保留资金的偏好难以逆转之外,最为现实的原因就是劳动力的短缺限制企业投资。据日本学者的最新估算,日本企业的工资减价率,即劳动力边际产品收入与工资的倍数约在1~1.1之间,也就是说劳动力带来的边际收益和成本基本相同,这种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保留利润,而非投资人力进而扩大投资,且这一推断也得到了客观事实的印证。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日本企业资本支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下降4.2%,尤其是企业设备投资在连续出现了三个季度的负增长之后,一季度再度出现了0.4个百分点的环比降幅。更值得关注的是,反映未来6~9个月资本支出的企业核心机械订单数据同样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迹象,除了尚存高达37万亿日元的未处理订单外,日本4月核心机械订单三个月来首次下滑,其中制造商的核心订单环比大幅下降11.3%,显示企业的增量投资动能在进一步走弱。
消费动能方面,一季度日本个人消费环比下降0.7%,不仅连续四个季度呈负增长,而且也是金融危机以来最长时间的负增长,虽然接下来的4月份消费支出出现同比增长,但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依然产生了1.2%的支出环比负增幅。不仅如此,在5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沉降至36.2且出现两年多来最大降幅后,日本6月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进一步走低,显示未来消费趋势可能更不稳定。
需要指出的是,从日本GDP构成看,个人消费约占近60%,私人投资占比约为16%,剩下的就是出口和政府投资。可以看出,在占比超七成的私人投资与消费难以强劲有为甚至是构成负向掣肘的前提下,接下来日本经济出现较大起色的概率并不高,而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日本经济已经出现两个季度的负增长,能否展现出韧性也越来越令人生疑,而这样的结果也在提醒日本央行,必须高度关注货币政策与经济走势的深度互动,只要主要数据疲软,就务必在货币政策的调整上采取看一看的保守策略。
通货膨胀的动能转换还要等一等
截至今年5月,日本CPI(居民消费价格)已连续33个月同比上涨,且连续26个月超过日本央行2%的通胀控制目标;与此同时,剔除新鲜食品价格后的核心CPI增速连续33个月同比上升,且连续26个月保持或高于央行2%的目标。因此,无论是物价总体升幅还是关键指标升速,不管是物价上涨的持续时间还是持续强度,都构成了对日本央行进一步加息的推力。
然而,截至目前尤其是今年以来,日本通胀得以持续的力量却主要来自日元贬值所引起的进口物价上涨。拿企业物价指数这一推动日本通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来说,今年前五个月中已有四个月加速上涨,其中5月份的同比涨幅达到6.9%,同时价格上涨主要分布在公用事业、石油和化工以及有色金属等产品上,而这些产品得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