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多年间,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呈现由南至北梯度开放的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东西南北一体化开放,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日益加快。
在新的对外开放版图中,有一个地区的作用正愈发凸显——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疆,拥有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内连八省区、外接俄蒙,历史上曾是“草原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和通道,如今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独特,向北开放优势明显。尤其最近几年,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这里正成为国际合作热点地区,有望打造为我国对外开放“新前沿”。
开行的中欧班列数量创新高,外贸货运量首次突破亿吨,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965.3亿元,进出口增速30.4%,不断刷新历史纪录……近年来,内蒙古紧紧抓住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构建起内连京津冀、外接俄蒙至欧洲的开放大通道,深化与有关国家在农牧业、能源矿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教育科研、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强区域协作互动,更好地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把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打造得巍然蓬勃。
畅通向北开放大通道
巍巍国门下,汽笛声长鸣。作为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内蒙古是中欧班列中通道和东通道的重要节点,有对外开放口岸20个,其中14个陆路口岸承担了约90%以上的中蒙陆路运输和65%以上的中俄陆路运输任务,全国近一半中欧班列从内蒙古进出境,形成了多方位、立体化的口岸开放格局,搭建起中国向北开放的大通道。
在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的甘其毛都口岸,每天有上千辆从蒙古国驶来的运煤卡车排成长龙,借助智慧监管模式,这些货车快速入境,实现30秒内抬杆放行,车辆通关全过程缩减为六七分钟。
甘其毛都口岸管委会副主任秦瑞强介绍,甘其毛都口岸是距离蒙古国两大矿山最近的陆路口岸。2023年过货量达3812.7万吨,比上年增长105.5%,成为中国对蒙古国的最大能源口岸。
庞大过货量对口岸通关效能提出更高要求。记者在甘其毛都口岸看到了全国首例AGV陆路跨境运输示范点,一辆辆载有煤炭集装箱的无人驾驶货车可以沿着指定路径行驶,自动穿梭于中蒙边境之间,相较于传统货运方式更加清洁高效,成功开创全国陆路口岸跨境运输新模式。
实际上,内蒙古非常重视智慧口岸建设,强化顶层设计,研究起草《内蒙古自治区智慧口岸建设指导意见》,加快推动口岸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其中,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已列入国家智慧口岸建设试点。
离开甘其毛都口岸,向东行驶460多公里,便来到了中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和中蒙两国唯一的铁路口岸——二连浩特口岸。
相较于甘其毛都口岸的上千辆运煤车排成长龙,二连浩特口岸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熙熙攘攘的出入境客流。在二连浩特公路口岸旅检大厅,探亲访友、跨境旅游及经贸往来的客商络绎不绝,客运通道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以来,二连浩特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日均验放7000余人次,单日最高验放近万人。与此同时,二连浩特口岸实现8座以下小车常态化在中蒙两国间双向运行,进一步促进了出入境客流的回升。数据显示,二连浩特口岸验放出入境旅客总量居内蒙古自治区口岸榜首。
蔬菜瓜果大量出口,是二连浩特口岸的另一大看点。中国各地新鲜水果在这里汇集、转运,通过二连浩特公路口岸,踏上中蒙农产品“绿色通道”,运往蒙古国当地超市、水果蔬菜市场。“园区果蔬年均出口12万吨左右,占蒙古国果蔬进口总量的九成。”二连浩特市昊罡果蔬粮油进出口园区有限公司经理张玉成说。
沿着边境线继续往东走,抵达内蒙古最东端的口岸——满洲里口岸。这是一座拥有120多年历史的“老口岸”,如今已成为中国沿边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综合枢纽口岸,也是“中欧班列”东线的重要口岸,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
在满洲里站货运车间集装箱场区,印着全球各大物流公司标识的集装箱整齐码放,龙门吊将集装箱缓缓吊起,稳稳放下。在这里,装载着板材、原木、粮食等货物的集装箱,换装到中国准轨列车上,再发往全国各地。
“2023年满洲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线路57条,进出境中欧班列首次突破了5000列大关。”满洲里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张世朴介绍,经满洲里口岸出境的班列可通达俄罗斯、波兰、德国、比利时等13个国家,入境班列主要到达哈尔滨、沈阳、西安、南京等60个城市,通过持续优化通关模式,近两年过货量呈现恢复性快速增长。
中欧班列顺畅通行、列数不断创新高;2023年全区口岸货运量超过1亿吨、刷新全国陆路沿边口岸省区纪录;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18.9%、电动汽车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48倍;接卸了国家约14%的进口煤炭、11%的进口化肥、6%的进口铜矿砂……目前,内蒙古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成为中国边境陆路口岸货运总量最大的省区。
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厅长张鸿福表示,内蒙古持续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大力实施口岸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