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章俊:"一带一路"倡议下亚洲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金融赋能
时间:2024-06-19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近年来全球产业链的区域化趋势加速,基于北美、欧洲、亚洲的三大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网络更加紧密。其中亚洲拥有增速最快、最富活力的区域经济,正在加速构建深度嵌入的产业链供应链网络,亚洲区域生产网络一体化程度已超越北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进一步为亚洲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和合作机遇。在此过程中,中国如何更好发挥优势引领亚洲产业链的发展,如何应对挑战,金融又如何在其中发挥更积极的促进作用,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对亚洲产业链的促进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获得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的广泛支持,其中包括40个亚洲国家。该倡议在促进亚洲产业链的互联互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不仅体现在中国对亚洲“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出口规模显著增长,还表现在这些国家在亚洲产业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中国在亚洲产业链中保持了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供给上。2013年到2022年间,中国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储备和成熟的加工技术,对亚洲“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出口分别增长了59%和48%,其中对南亚和东南亚“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相关出口增速尤其迅猛。至2022年,中国对亚洲“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和制成品规模,分别占对亚洲整体出口的60%和59%,较2013年增长了10~15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劳动密集型和高技能及技术密集型领域的推动。

除了贸易往来,亚洲“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已经快速成长为中国主要的对外投资目的地。2022年,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均位列中国OFDI流量前20目的地,对前四者的OFDI流量与2013年相比分别实现了1.6倍至3倍的增长。

从十余年的历程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加强了中国与亚洲各国的经济联系,也促进了亚洲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提升了参与国在区域产业链中的地位。同时,中国在亚洲产业链的主导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中国引领亚洲产业链发展的优势

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走到今天,已使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盛行,导致和平、发展、安全和治理的赤字问题日益严重。后发国家往往面临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制造能力不足等挑战。已有的国际机制往往难以满足这些国家的实际需求,使它们处于不利地位,难以获得发展机遇。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提出了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前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之处在于充分尊重相关国家的利益诉求,对接各方的发展战略,发挥各自的潜力和优势,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发展机遇和成果的共享。这些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同,有利于亚洲参与国之间建立起互惠共赢、各自发挥所长的区域产业链。

二、全球领先的制造和建造能力

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中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已连续13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进程的稳步加快也不断推动中国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中国在能源、机场、铁路、公路、港口、通信等领域有着世界一流的基建能力。近年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额快速增长,2023年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超过1.1万亿元,同比增长8.8%。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合作建设的中老铁路、蒙内铁路、雅万高铁、佩列沙茨大桥等项目,极大地缩短了运输时间和成本,在促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推动区域产业链衔接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三、超大规模的生产要素储备

中国拥有庞大且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在人才、资金、创新和数据等关键领域都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潜力,这将为中国在快速变革的产业链格局中保持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截至2022年,中国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超过2.2

亿人,研发人员总量超过600万人,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此外,中国在STEM领域的人才储备尤为雄厚,预计到2025年STEM博士毕业生的数量将是美国的两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国民储蓄规模和外汇储备,这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高投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保障了产业链和供应链在国际动荡中的稳定性。中国的创新潜力正在不断释放,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研发投入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创新主体活跃,已培育出12.4万家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其中“小巨人”企业达到1.2万家。此外,中国的科技集群数量位居全球第一,在世界五大科技集群中占据三席。

更值得关注的是,数据作为新兴的生产要素,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同样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测算,数据要素在2021年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7%,并在持续上升。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达到1749亿元,2022年至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8.99%。

中国在亚洲产业链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低端替代:越南等新兴经济体在劳动密集型制造领域形成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