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物价数据。
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3%,同比涨幅与上月持平。其中,受生猪产能调减等因素影响,5月猪肉价格出现上涨。受国际油价变化影响,5月国内汽油柴油价格出现下降。不过,在“五一”假期消费带动下,5月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环比依然下降0.2%,反映出整体消费依然偏弱。
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4%,较上月降幅收窄1.1个百分点。5月PPI环比上涨0.2%,结束了前6个月PPI环比连续下降的趋势。其中,有色金属、钢铁、煤炭、供水等是主要的带动因素。
整体来看,5月CPI和PPI表现依然相对低迷。假期经济活跃反映出服务消费在稳步恢复,但对CPI的提振作用有限;PPI降幅收窄在于去年同期基数作用减弱,同时也受国际输入和国内政策双重作用,当前扩内需政策对钢铁价格有提振作用,但后续钢铁价格走稳还有待政策兑现为现实需求。
5月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均有所回落5月CPI同比上涨0.3%,环比下降0.1%,略低于部分市场机构的预判。
“五一”假期出行活跃,带动旅游、交通等服务需求回升,对5月整体服务消费价格的提振作用似乎有限。5月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6%,环比下降0.1%。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五一”假期后出行热度季节性减退,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和长途汽车价格较上月分别下降9.4%、7.9%和2.7%。
5月不仅服务价格较上月下降0.1%,消费品价格同样较上月下降0.1%,反映当前终端消费需求和能力偏弱。其中,夏装换季上新,5月服装价格较上月有所上涨。但是,5月诸多汽车品牌继续降价,国家统计局监测到新能源小汽车和燃油小汽车5月价格同比降幅较上月有所扩大。
5月食品价格整体与上月持平。受南方暴雨天气、蛋鸡夏季产蛋率下降和生猪产能调减等因素影响,5月鲜果、鸡蛋和猪肉价格较上月有所上涨;市场供应较为充足,虾蟹类、牛肉和鲜菜价格较上月有所下降。
其中,5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1.1%。经过3、4月份筑底之后,5月中下旬猪肉价格回升态势更为明显。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5月上旬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大概在20.5元/公斤左右徘徊,5月31日则升至22.66元/公斤;6月上旬猪肉价格上涨的态势仍在延续,6月11日猪肉平均批发价升至24.6元/公斤。
猪肉价格上涨,出现淡季不淡的行情,与能繁母猪存栏数持续下行等有关。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5月畜产品中唯猪肉价格呈环比上涨态势,受生猪出栏缩减及二次育肥行为影响,商品猪供应减少带动白条猪肉价格走强;而牛羊禽肉由于需求相对不足,市场价格环比有所下降。
另外,受国际油价变动影响,5月国内汽油价格较上月下降0.8%。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预计会对需求形成一定压制,因此5月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较上月有所回落。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表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价格偏低,价格低导致企业收入和盈利难以增长,也会使得消费和投资信心不足。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在于需求不足,价格、利润和工资这些名义变量增速偏低,使得经济增长缺少获得感,建议货币政策大幅降低政策利率,财政政策确保预算的充分完成。
钢铁价格后续承压5月PPI同比下降1.4%,降幅较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带动5月PPI回升的主要工业品类有有色金属、煤炭、钢铁、供水、电力燃气等。
5月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环比上涨4.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3.9%,在主要工业行业出厂价格中涨幅居前。具体来看,5月铜冶炼、铝冶炼、金冶炼价格较上月分别上涨7.0%、3.4%、2.8%。
卓创资讯表示,海外宏观层面市场风险担忧情绪发酵,叠加海外矿山事件对供应端的冲击,影响5月黄金、白银、铜、铝等商品价格显著走高。
5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下降3.7%,环比上涨0.8%。2021年四季度以来,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国内钢铁产量整体在下行,钢铁价格年内受淡旺季转换价格影响有所起伏,但从年度纵向来看钢铁价格整体在下行。
从国家统计局监测数据来看,今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整体低于去年同期,但是4、5月份受宏观政策等因素带动价格有所提振,包括受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发行、史上最宽松房地产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带动,5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较上月回升0.8%。
董莉娟表示,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逐步落地见效,钢材市场预期向好,5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较上月上涨0.8%。但是,建材价格继续下降,5月玻璃制造、水泥制造价格较上月分别下降1.2%、0.8%。
不过,钢铁价格后续依然承压。6月6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副主任刘彪在协会会议上表示,当前钢铁行业需求已达峰值水平,或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在此过程中,制造业用钢需求占比将提升,建筑业占比将下降,带来钢材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长材消费量总体收缩,板材、管材消费量提升。此外,在需求总量下降的过程中,风电、光电、储能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