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5%
时间:2024-06-13 00:00:00来自:中国证券网字号:T  T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据南京市人民政府消息,南京市人民政府日前印发《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机制初步建立,二氧化碳排放增量得到有效控制,美丽南京建设初显成效。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林木覆盖率稳定在25%以上,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全文如下:

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苏省碳达峰实施方案》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全市碳达峰行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核心,以高能耗行业低碳转型为关键,以强化绿色低碳技术供给为支撑,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变革,建设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推动美丽南京高质量发展,打造“低碳创新策源城市、低碳产业引领城市、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中走在前列,确保如期实现全市碳达峰目标。

(二)基本原则

统筹谋划、稳妥推进。加强全局统筹,坚持全市一盘棋,协调处理好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切实保障全市能源资源和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稳妥推动各板块、各领域、各行业碳达峰行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聚焦重点、创新驱动。坚持保安全、调结构、提质量的战略导向,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点,统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建立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营造一流创新生态,聚焦低碳前沿领域,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应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落实投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形成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市场机制。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加强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碳排放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加快形成节能降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

全民参与、试点先行。着力抓好全社会各领域节能降碳,实施全面节约战略,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园区、企业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建设,探索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发展模式和典型经验。推动多元主体广泛参与,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机制初步建立,二氧化碳排放增量得到有效控制,美丽南京建设初显成效。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林木覆盖率稳定在25%以上,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全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实现突破,减污降碳协同管理体系更加完善,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美丽南京建设继续深入。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省定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林木覆盖率保持稳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为实现碳中和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重点任务

坚持将碳达峰贯穿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点,推动传统高耗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把节能增效和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摆在当前碳达峰工作的突出位置,立足全市实际,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深入实施“碳达峰八大行动”。

(一)产业提质培育行动

1.力争钢铁行业提前达峰。加强源头控碳,严禁新增产能,合理控制粗钢产量规模,推进存量优化,对标行业标杆水平,着力提升能效,降低产品单耗及工序能耗,推动南钢、梅钢制定并落实双碳行动计划。实施过程减碳,着力优化能源结构(鼓励可再生能源利用)、调整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