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的大气磅礴显于如梦似幻的自然风光,藏于黄山人坚韧不拔的干事精神。
2024年一季度,黄山全市生产总值为240.7亿元,同比增长5.2%,增幅在安徽省16个城市中排名第二。过去两年,黄山市GDP总量持续保持在千亿元以上,虽然在安徽省总体经济体量中的占比不大,但其跨越赶超之势强劲。
靠山吃山,今天的黄山市正在乡村振兴上下功夫。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徽州区等地调研发现,黄山的乡村振兴,既保留自然隽永的乡野风貌,又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大都市现代产业版图中。
以产业为抓手,以资本为纽带,黄山正在探索“村庄变景区、创意变生意、农房变客房、生态变业态、资产变资金、风景变风尚”的都市乡村发展新路子。
凤霞村飞来“金凤凰”
“凤栖梧桐起彩霞”。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凤霞村,一个曾经毫不起眼的偏僻小村,如今却村如其名,凤栖霞飞——他们正在打造基金小村。
走进基金小村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赶工期,确保项目一期能在今年10月顺利交付,并在第二届股权投资年度峰会暨母基金研讨会上正式启用。
负责参与后期运营的黄山嘉恒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嘉恒私募”)管理合伙人张孝良是上海人,他对记者表示:“安徽是投资洼地,黄山更是如此。吸引我来黄山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和营商环境。作为金融从业人员,大家普遍希望有个地方,能把自己沉浸在大自然中,黄山是我们放空身心的最好去处。”
在与基金小村相隔300米的禾谷耕舍,记者看到了另一幅景象:大草坪,山间错落有致的森林度假屋,穿着汉服打卡的年轻人……仿佛世外桃源。
“这是我们凤霞村与一家企业联手打造的高端民宿项目。通过盘活‘三资’,我们以土地租赁的方式入股,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带来150万元的收入。”凤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建军对记者表示。
有了“第一桶金”,李建军和村民们又想着“第二桶金”,于是就有了基金小村项目的落地。在此项目中,凤霞村依然以土地租赁入股,通过引进一只基金,带动一个产业,形成一条产业链,打造一个生态圈,形成“乡村+基金+文创”产业共同体,探索建设高端服务型乡村。
“我们将通过基金赋能,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丰富产业形态,促进乡村产业的协同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实现乡村人气集聚、产业兴旺,打造集企业注册、行政审批、金融服务、法律服务、政策兑现、路演活动等六大板块为一体的基金产业服务平台。”张孝良说。
今天的凤霞村,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偏僻小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凤霞村破茧蝶变,已成为全国文明村镇。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60.02万元,我们在乡村运营上也更有底气,于是,村集体积极收储、租赁村里的闲置民房和宅基地,统一交由昱城文旅公司运营管理,逐步导入文创、亲子娱乐等新业态,将整个村子打造成一个完整景区,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李建军说。
国投资金引水造渠
盘活古村,做活产业,黄山以地方国投为引领,引水造渠,不断吸引各类社会资本集聚,有效化解了乡村振兴中遇到的资金难题。
张孝良就受到了地方国投的鼓舞。他说,基金小村项目的背后,是屯溪区国投集团下属子公司昱城产投公司与凤霞村村集体经济合作开发建设,嘉恒私募负责参与运营,总投资约6000万元。
在屯溪区隔壁的徽州区,为了解决乡村振兴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村落徽州”项目应运而生,通过统筹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社会资本的力量,共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通过国有资本主导,深挖集体资本潜力,吸引社会资本入驻,我们的大灵山旅游度假区项目目前已筹措‘村落徽州’项目资金4.95亿元,专项债资金4.94亿元,村集体评估确权各类资产302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3.3亿元,为度假区创建提供了保障。”徽州浪漫红文化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彭文苹对记者说。
除了焕新乡村,国投资金还通过组建产业引导基金,探索基金招商新模式,做活产业。
在一个周日的中午,当记者赶到位于屯溪区的黄山九龙低碳经济园区金屹电源厂区车间时,工人们正在毫不停歇地赶工期。这里出厂的特种电源产品,将供给中国科学院等离子所超导托克马克装置EAST各个系统,以及西部超导等公司。
“前四个月公司的订单金额同比增长70%,排产已到下半年了。”黄山金屹云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纯青对记者表示。
刘纯青说,随着订单的增多,公司一直存在着扩产需求,多亏国投资金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原来,去年底,公司获得了屯溪区国投集团2500万元投资,用于支持公司新产品的研发、高端产品的产能提升,以及原有产线的升级改造。
专注于合成生物赛道的黄山法哲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经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引荐落户屯溪的第一家企业。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兼销售总监沈忱对记者表示,2023年,公司获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及屯溪国有资本投资,共计4000万元,2023年在屯溪建成年产3600吨氟苯尼考关键中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