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5月31日,广州市新闻办举行《广州市关于优化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3”政策新闻发布会。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陈键华介绍,“1+3”政策中的“1”是《广州市关于优化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3大部分23项内容;“3”为3个“若干措施”,分别为《关于推动工业用地高效利用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工业厂房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共21条具体举措。
广州提出,聚焦加快产业发展载体存量增效、增量提质,重点实施“130”和“51520”工程。即,到2028年,广州市每年工业用地供应量将不低于1万亩,约占年度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30%;要打造5个特色标杆工业园,推动15个低效工业园改造提升,推动20个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
陈键华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五个到位”,确保“1+3”政策实施效果。
一是统筹到位。充分发挥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涉及产业载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园区规划、报建、建设、验收等流程。
二是奖励到位。每年安排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制造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其中,市财政对每个特色标杆工业园最高可奖励5000万元、每个低效工业园最高可奖励2000万元、每个村镇工业集聚区最高可奖励1000万元。
三是补贴到位。支持产业园区开展REITs(基础设施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对成功发行基础设施REITs产品的原始权益人发放一次性激励补贴,单个企业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四是配套到位。持续加强工业厂房的电力、通信、环保、供排水管网、供气管网、安全、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工业园区的千兆光网、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监测到位。构建全市工业园区产业大数据平台,完善工业用地产业监管和财税效益评估体系。探索建立工业园区运行监测与调度机制,促进产业项目经济税收贡献与城市资源投入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