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份以来,美国官方发布的4月份本土经济数据相继落地,相关信息似乎正在一步步拉近美联储降息的时点预期。尽管如此,无论是降息的频次,还是降息的幅度,市场给出的认知判断依然没有放大,甚至年内不降息的尾部概率仍然存在。与此同时,美联储延缓降息的节奏可能并不会引来全球主要央行尤其是五大著名中央银行(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瑞士央行和加拿大央行)的积极呼应,相反货币政策的分化走势难以逆转。
重燃降息预期但不改拖延节奏
今年以来在经过了连续三个月的环比增长后,4月份美国非农就业的力度开始转弱。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非农市场就业人数增加17.5万人,比3月份减少了14万人,环比降幅超过40%;当月失业率恢复至3.9%,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另外,剔除波动性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4月份美国核心CPI同比上涨3.6%,较前值下滑0.2个百分点。还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继3月份下降0.1%后,4月份美国制造业产值下降0.3%。鉴于以上三方面的变化,市场很快修正了之前美联储降息的悲观预期,最早降息时点的预判从原来的12月份提前到9月份。
不过,短期指标的异动似乎并没有改变所对应指标的长期趋势。前四月美国月均增加22.5万个工作岗位,环比增加5.5万个,虽然4月份失业率小幅抬升,但却是连续27个月保持在4%以下,成为上世纪60年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通胀方面,短暂的减弱并没有改变美国CPI持续高位盘整的事实,且前四月3.65%的核心CPI依旧远远脱离2%的政策目标;与此同时,尽管连续两个月制造业产值出现了小幅下调,但美国4月制造业PMI终值并没有完全掉到50荣枯线以下,而是持续一年时间运行在荣枯线之上。
以上三大指标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通胀指标,而且这也是决定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最主要指标。分析发现,今年以来美国通胀具有非常明显的结构化特征,即在食品价格总体升势显弱的同时,其他产品价格却呈现出集体性强劲上扬格局,尤其是服务价格的表现最为亢奋,前四月同比大涨5.3%,其中由房屋租赁、汽车、医疗保健三力合成的保险价格出现了九年来的最快速度上涨;另外,美国住房价格在前四月录得了5.5%的同比涨幅,而且连续上涨了四个月;受地缘政治的影响,前四月能源价格累计上涨2.7个百分点,且连续三个月上涨。以上驱动CPI上涨的力量矩阵中,服务价格贡献了超过四成的权重,能源和住房的贡献占比分别约为15%与30%。
由于地缘政治因素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消除,能源价格存在波动风险;同时,因新房开工有限,加之住房市场库存持续处于低位,且美国家庭资产负债率处于40年来的最低位,同时居民按揭债务现金流偿还能力为1980年以来最强,房价存在上移的拉力;另外,服务价格上涨主要表现在美国私人消费支出能力的增强,除了就业市场的稳定支持家庭扩充增量消费外,资本市场的繁荣也推动了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进一步改善,终端需求有望继续增强,在全球主要国家服务价格普遍走强的情况下,美国断然不会掉队。更为重要的是,今年以来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持续上行,其中4月份还创出了一年以来的最高同比增幅,PPI对CPI存在着力度不小的后续传导强度。
综上,美国“二次通胀”风险依然存在,并且“再通胀”可能呈现出成本驱动式与需求拉上式的双重特征。虽然一些指标的短期变化对美联储降息构成了一定的压力,但美联储历来对短期指标的异动并不敏感,相反非常注重较长时期的平均目标,特别是在动态目标并没有显示出较有把握的确定性前提下,美联储更不会在利率调整上表现出强烈的风险偏好。按照日前公布的美联储4月政策会议纪要的表述,“尽管通胀在过去一年有所缓解,但近几个月来,在实现2%的目标方面缺乏进一步进展”,因此,“如果通胀保持黏性,将维持更长时间的高利率”。
主要国家央行我行我素
一般而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全球范围尤其是针对主要国家中央银行的决策起着号召作用,即便是美联储本身可能并无导向的主观故意,许多国家央行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后也会主动做出响应。不过,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开始摆脱对美联储的依赖,货币政策的调整也并不以美联储的决策结果为风向标,而是更多地体现出“以我为主”,不少政策调整不仅先于美联储做出,还在最大程度地淡化亦步亦趋的传统痕迹。
过去两年美联储连续11次加息,日美利差空前拉大,但日本央行不仅不积极跟进,反而持续保持负利率状态;同样,中国央行更是与美联储强劲升息的方向完全相左,引导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接续降低;另外,在美联储过去两年做出首次升息行为后,欧洲央行与英国央行也未立马响应,而是分别在时隔四个月与九个月后才迈动加息步伐。全球货币政策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
因美联储放缓降息的刺激,美元今年以来获得连续上攻的机会,非美货币集体承压。按常理,为阻止本币贬值风险,相关国家中央银行应当升息,但观察发现,年初至今不仅有以色列央行首先开启降息,还有G10国家央行阵营中瑞士央行的随后快速跟进;而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不仅有阿根廷央行以20个百分点的降息幅度“一马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