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5~10年,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逐渐进入退休之年,下一代的接班者正在快速成长。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长三角几位接班的厂二代,了解他们在商业传承中的思考、选择和行动。
聚焦这些厂二代的接班历程,他们成长于父辈提供的较为舒适的成长环境中,也面对着不一样的时代机遇,数字经济、外贸环境的深刻变化可能让他们更加保守,也可能更加有闯劲,但不可忽视,接班的个人故事与时代的经济变幻紧密交织。
广交会初体验见到虞智轩时,她刚结束春季广交会的行程从广州回到义乌,戴着黑框眼镜的她看起来带有几丝书卷气,她也坦承自己是个学院派,“一直在学习,只不过从学校过渡到社会,进入市场实践。”
虞智轩本科毕业于马里兰大学,学习传播学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研究生就读于纽约大学,在学校读书期间她最早尝试使用直播等新媒体,“主要是好奇新事物,很多新的想法也会随之冒出来。”
自2022年留学回国开始接班家里的电蚊拍生意,虞智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目前还在学习各项企业经营内容,处于稳扎稳打的阶段,“至少要把生产运作、产品市场等东西了解透了,电商未来一定要做,传统的内容也不能放,这是我们的根基。”
2023年,虞智轩先去工厂里锻炼学习,在偏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很多东西需要有前辈带着才能熟悉各类流程。后来,虞智轩和父母沟通,决定去市场上锻炼,以销售为切入口,更快地了解产品和市场。
去年下半年,虞智轩第一次参加了秋季广交会,也是她第一次自己带队参加展会,“在展会上了解各项业务的速度非常快,很快就能对不同国家的客户进行心理画像,熟悉认证标准细节等,获得这些细节之后,再回到工厂我就会知道研发、产品哪些地方需要提升,顺着客户真正的需求去做。”
去年秋天初次参加广交会时,因参展空间不足未能充分展示企业的情况,虞智轩有一些遗憾。今年的春交会上,虞智轩第一次挑起大梁申请了自家企业的展位,最终拿到了两个展位,全程负责起参展的各项事情。
在接班过程中,虞智轩觉得比较难的问题是生产管理和工厂管理,“尤其是工厂里很多管理层都是十几年的老员工,他们会不会听我的?我又应该如何让他们信任?”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未来虞智轩考虑要做一些突破和改变时,如何让老员工愿意接受和配合,“办工厂尤其是抓管理和生产,以及安全问题,去年我在厂里待了一年,觉得办工厂真的很不容易。”
虞智轩觉得现在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而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实在有限,“我想先把眼下的事情做好,熟悉产品和市场,然后再去组建团队,逐渐把电商部分也做起来。”
老广交的未雨绸缪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储江已经接班十多年了,1992年从杭州一所大学的财会专业毕业后,他直接进入一家国营单位工作了10年,2002年左右他开始自己做一些外贸生意,干了10多年后,2012年回到宁波的家族企业接班。
“做贸易与做企业还是有区别,做企业之后更多是点跟面的打交道,接触面更广。”储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制造业本身是实体经济,与工厂打交道较多。储江所在的行业属于特种工业车辆,更是服务特定行业的工业市场,“哪里的地方工厂开得多,你的市场就在哪里,一定程度上也是工业经济的晴雨表。”
储江今年54岁,是一位“老广交”,已参加29年广交会的他仍然在每届广交会上用敏锐视角发现新鲜事物,这是一位企业家的本能,也是传承父辈的经营传统。
“刚过去的春交会上,我看到欧美的采购商数量比去年增长较多,他们从去年的谨慎观望到今年更多观察寻找商机、发现变化,心态有了明显变化。”储江表示。
每家企业经营成功的道理有相同之处,外贸企业尤其如此,未雨绸缪和天道酬勤都是至关重要的道理。
“做外贸、经营工厂要未雨绸缪,在某一产品卖得好时需要考虑未来可以增加品类,以防单个品种有一天卖不出去,同时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让老树开新花。”
上一代交班时留下来非常丰厚的资产,仓库里的东西是满的,钱袋也是鼓的,这是二代接班非常好的机遇,同时厂二代也赶上了互联网经济带动新兴行业发展的大势,这也是一个机遇。
挑战也存在,从观念的革新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厂二代需要开启一种新的工作模式,适宜时代浪潮,包括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变。
5年前,储江在企业开始推行数字化生产的改造,企业中1400个人就意味着1400个想法,推行数字化观念并不是一件易事。
“数字化设备很简单,买一台新设备就可以的,但人的观念转变非常难,好像要从他捂得紧紧的口袋里捞钱一样。因此数字化的过程只能慢慢推进。”储江说。
储江在采访过程中时常提起跨行业的商业模式颠覆,这对传统行业是危机,但对新行业是机遇,一体两面的事情,例如滴滴打车等网约车改变了出租车的经营方式,网购经济、物流配送颠覆了实体零售店。
商机就在于捕捉时代变迁下的需求,采购商变化,供货商也要随之变化。在物流分拨中心在全国快速扩张的时候,储江找到了特种工业车辆在仓库搬运的应用场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