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740万元
时间:2024-05-09 00:00:00来自:中国证券网字号:T  T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据中国消费者协会5月9日消息,中消协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346338件,同比增长13.87%,解决243937件,投诉解决率70.4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740万元。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20万人次。其中投诉热点分析显示,黄金销售不规范现象频发。随着黄金销售价格的持续走高,消费者购买黄金和黄金饰品的热情也逐渐高涨,一些商家的不规范经营行为引发了大量消费者投诉。一季度黄金消费领域投诉问题主要有:一是网购商家销售黄金克重和材质等与宣传不符,甚至伪造品牌和认证证书售卖假黄金。二是黄金销售店铺关门跑路,消费者购买“托管”黄金到期无法兑现。三是“一口价”黄金饰品纠纷多。商家故意不告知黄金饰品具体克重和换购限制条件,消费者购买时“一口价”,更换时按克计算。

全文如下:

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346338件,同比增长13.87%,解决243937件,投诉解决率70.4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740万元。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20万人次。

一、投诉分类基本情况

(一)投诉性质分析

根据投诉性质,合同问题占28.03%,售后服务问题占25.47%,质量问题占21.61%,其他问题占8.60%,虚假宣传问题占5.25%,安全问题占4.05%,价格问题占3.84%,假冒问题占1.52%,人格尊严问题占0.85%,计量问题占0.77%。

(二)商品和服务类别分析

在所有投诉中,商品类投诉为162,403件,占总投诉量的46.89%,与去年同期相比,比重下降5.43个百分点;服务类投诉为160,092件,占总投诉量的46.23%,比重上升0.95个百分点;其他类投诉为23842件,占总投诉数量的6.88%。

根据2024年一季度商品大类投诉数据,家用电子电器类、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食品类和交通工具类投诉量居前五位。与2023年一季度相比,服装鞋帽类、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量比重分别上升1.51和1.23个百分点,日用商品类、交通工具类投诉量比重分别下降2.83和1.93个百分点。

根据2024年一季度服务大类投诉数据,生活社会服务类、互联网服务类、教育培训服务类、电信服务类、销售服务类居于前五位。与2023年一季度相比,互联网服务类投诉量比重上升3.03个百分点,公共设施服务类投诉量比重下降0.89个百分点。

(三)商品和服务投诉细分情况

在具体商品投诉中,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服装、食品、通讯类产品、汽车零部件、鞋。与2023年一季度相比,通讯类产品、服装、计算机类产品、首饰投诉增长较高,汽车及零部件投诉下降较多。

在具体服务投诉中,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经营性互联网服务、餐饮服务、移动电话服务、培训服务、住宿服务。与2023年一季度相比,旅游服务、网络接入服务进入服务类投诉前十。其中旅游服务、移动电话服务、放映演出服务增长较高,美容美发有所下降。

二、投诉热点分析及典型案例

(一)老年群体频陷网络消费“陷阱”。由于老年群体对互联网知识了解较少,网络消费辨识能力相对较弱,容易陷入网络消费“陷阱”上当受骗。相关领域问题主要有:一是网络保险销售广告以低价或免费为诱饵诱导老年消费者购买或体验后进行连续自动扣款。二是一些短视频平台利用算法锁定老年人推送离奇、浮夸“微短剧”,然后再以极低价格诱导其继续观看并默认开通免密支付,随后按集扣费并自动播放下一集。三是短视频或购物平台广告弹窗诱导“抽奖”,消费者点击后被跳转至第三方支付平台自动扣款。

案例1.2024年3月25日,消费者李女士向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近日在查看支付宝资金明细时,发现有一笔来路不明的自动扣款,点击该笔扣款详情也查不到扣款公司具体名称,仅有扣款方联系电话。消费者于是拨打了扣款详情中的联系电话,客服人员称是消费者点击了某购物平台上的抽奖链接后被自动扣款。消费者提出并未购买任何服务,要求退还相关款项,经营者随后将已扣款项返还至消费者账户。消费者称类似的被自动扣款现象此前也遇到过,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案例2.消费者姜先生向武汉市江岸区消费者协会投诉,某保险公司在网络新闻中投放广告,以每月0.6元投保为噱头宣传医疗保险,玩文字游戏,全程无任何详细说明,刻意设置隐藏关键信息,专门欺骗那些对手机App程序不熟悉的老年人,家中老人在被诱骗后支付0.6元,家人发现后与该保险公司电话联系已明确告知不需要此服务,但仍被该公司通过微信自动扣费223元。

【消协意见】老年人网络消费安全与否不仅关乎老年人的“钱袋子”,也关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建议相关部门针对利用网络侵害老年消费者权益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街道和社区可组织开展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网络素养培训班,加强老年人网络购物、网络娱乐、网络生活等方面教育培训,教育老年人不轻易点击不明网络链接、不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也可引导老年人建立网络素养提升兴趣小组,让老年人互相分享网络消费、网络防骗等方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