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磨料磨具行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已经达到了与海外老牌企业相媲美的水平。”
“中国新能源汽车这些年来发展迅速,出现了大量领先全球的技术。”
“外贸订单的快速增长离不开‘中国智造’的高品质和高性价比,以及针对海外市场的产品研发和创新。”
在高端智造、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代表我国经济发展活力的行业企业,来自韩国、以色列、贝宁的三位外籍工程师在华工作多年,不仅见证了“中国智造”的快速发展,也在助力着中国企业的海外市场开拓。
以色列尤里:
“中国智造”磨料磨具提升竞争力
位于江西宜春市的冠亿研磨股份有限公司内,员工们在高度精密的生产流水线上操作,一批又一批的磨料磨具被生产出来,总经理尤里·舒波夫在这里带领团队不断增进磨料磨具的制造水平,开拓“中国智造”磨具的国际市场。
尤里是来自以色列的工程师,在中国已经生活了9年。他在这里组建了家庭并有了两个孩子,今年42岁的他在2015年作为高端人才被引进至冠亿研磨,致力于高端磨具研发生产和海外市场开拓,这家企业被科技部认定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因尤里出色的工作,他还荣获江西省政府颁发的“庐山友谊奖”。
冠亿研磨于1998年创立于广东,2013年转移到江西宜春市奉新县,公司生产的磨料磨具被广泛运用于汽车、风电、机床等高端制造业,产品技术及产能位居行业前列。
在一座100多米长的磨料窑中,高度精密的生产线不断运转,生产出一批又一批的磨料,不仅满足了国内制造业的需求,也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份额。“我们的砂轮可以用在汽车、轴承、航空等制造业,最大的砂轮直径可以达到1.3米,这是很多工厂做不到的。”尤里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我们有亚洲最大的磨料窑,每年能生产1.2万吨产品,因此我们可以缩短交货时间,尽可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冠亿研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易维民说:“近十年,我们公司通过人才引进、高校合作和技术创新,在整体质量提升和新产品创新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产品的外销方面,我们已经成功踏入了英国、丹麦、德国等欧洲国家市场。”
在包装车间内,流水线上的产品正在包装、即将出厂发货。尤里向记者介绍道:“2023年我们产品销售国外和国内的比例是30%和70%,去年订单同比增长30%,今年我们收到了很多国外的订单,预计还能增长50%。”
中国制造业整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7643.6亿元,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利润增长15.7%,像冠亿研磨这样的制造业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制造能力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智造”越来越被国际市场认可。
目前,器材制造业已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前沿技术、高标准质量以及大规模生产能力,在对外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着强劲的动力。
在尤里看来,近几年中国的磨料磨具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全球舞台上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中国已成为全球磨料磨具行业的主要参与者,拥有强大的制造基地、先进的技术和熟练的劳动力。
“中国的磨料磨具制造商已经证明,他们有能力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高质量产品,满足广泛的工业应用需求。”尤里说,“在全国磨料磨具行业信息交流会上,我有机会分享了对中国磨料磨具行业的见解,重点介绍了中国磨料磨具行业的进步、创新以及对全球市场的贡献。在我看来,中国磨料磨具行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已经达到了与海外老牌企业相媲美的水平。”
尤里用“充满活力”“竞争激烈”“发展迅速”三个词来概括中国商业发展环境。“中国致力于促进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全球合作。”他说,“中国政府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与企业接触,如行业协会、创新中心和贸易博览会等,为企业提供了建立联系、开展合作和交流知识的机会。”
尤里认为中国的磨料磨具行业仍有增长和改进的空间。持续的研发投入、先进制造工艺的采用以及对质量控制的重视,对于中国磨料磨具行业进一步提升其全球地位和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至关重要。“我相信中国磨料磨具行业有潜力在世界舞台上继续发展壮大。凭借正确的战略方向以及与国际合作伙伴的持续合作,中国可以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磨料磨具行业的领先地位。”
韩国孙锡一: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迭出
位于江西南昌的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实验室内,韩国籍工程师孙锡一正和团队成员一起调试车辆测试数据。今年58岁的他在这家企业从事应用软件研发已有7年。
深耕电动车领域30年的孙锡一曾任职海外多家知名车企。在他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这些年来发展迅速,出现了大量领先全球的技术,这片技术进步的沃土深深吸引着他。“这里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也有优秀的工作团队,这里能对整车控制器自主设计,并应用在自己的产品上,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在这里我能很好地施展才华。”
在江铃新能源的这份工作,也让孙锡一感受到了久违的激情。他说,中国汽车企业的生产和研发团队一直尝试突破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