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挺:再平衡视角下的中国经济
时间:2024-04-24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今年,我国经济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局,从1月底开始,股市也触底反弹。现在的问题是,2024年是否会像前几年那样出现前高后低的情况?

开年经济亮点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来看看今年宏观经济的一些亮点。

一是宏观刺激力度加大,房地产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去年年底推出的一些宽松刺激政策主要会在今年发力,尤其是去年年底发行的一万亿元国债,这些政策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正面影响。

二是美国和欧洲停止加息,美国经济表现显著超预期。美欧停止加息,给我国加大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宽松刺激力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过去几个月海外资金回流中国,尤其是回流中国债券市场,对国内经济和资本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三是经济自然再平衡。

第一个“再平衡”是因为国内物价下跌,工资涨幅受限,出口价格下跌,再加上人民币一定程度的贬值,我国出口竞争力上升。2023年,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出口商品价格平均下跌8.1%;根据美国海关的数据,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下跌3.0%。除中国外,疫后一些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物价快速上涨的情况,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再一次体现了出来。

我国物价下行实际上也可能推进了新一轮进口替代,也就是用国内产品替代更为昂贵的进口产品,这也会拉动经济。

第二个再平衡是消费方面。这几年房地产投资急剧萎缩,加上消费品价格低迷,因此边际配置消费的比例有所上升。在房地产业急速下行的背景下,其他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消费品企业下沉、连锁化和品牌化,最后结果是虽然平均价格下降,但产品质量有所保证,甚至还能提升,从而促进了消费。

接下来中国经济会怎么样?我认为还需要保持谨慎敬畏之心。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可能会加大。

未来经济面临的挑战

一季度经济数据整体表现良好,实际GDP增长率达到5.3%,高于去年四季度的5.2%,也高于去年全年的5.2%。

但我们要谨慎看待年初的开门红。首先,一季度名义GDP增速只有4.2%,也就是说,一部分增长来自于产品价格的走低。

其次,去年一二月份基数比较低,当时受疫情影响其实是非常大的。实际上,工业增加值从一二月份的7.0%下降至3月的4.5%;零售增速从一二月的5.5%下降至3月的3.1%;粗钢产量增速从一二月的1.6%增长转为3月的7.8%下降。这些关键指标的下行趋势表明,我们不能对一季度经济数据盲目乐观。

再次,今年春节是2019年以来第一个完全不受疫情影响的春节,中间隔了五年,报复性消费力度较大,但这也可能是报复性消费的最后一波。

我认为未来几个月经济形势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存在下行压力。

第一个压力来自房地产。

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行业的状况明显恶化,无论是新房销售还是开工,国家统计局数据同比均下降了近30%,且这一下降是在过去几年已经大幅下跌的背景下发生的。若参考前100名开发商的销售数据,一季度新房销售金额同比下降更是高达50%。这表明房地产行业不仅未能稳定,反而在持续加速恶化。大型房企的流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对金融行业和资本市场造成了影响。

在我看来,因为面临三个“下降螺旋”,即三个负循环,房地产行业很难自动复苏。

第一个“下降螺旋”描述的是房价与地产销售之间的关系。过去三年,房价持续下跌,下跌的时候大家不会积极买房,这又造成新一轮房价下跌。

第二个“下降螺旋”描述的是“保交楼”与新房销售之间的关系。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保交楼”问题不是那么严重,但现在新房质量问题也开始影响一线城市居民购买新房的积极性。保交楼问题主要发生在低线城市。

第三个“下降螺旋”描述的是开发商买地、地方财政与新房销售之间的关系。房地产开发商卖不了房子,就没钱买地,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就下降。政府买地收入从2021年8.7万亿元的顶点暴跌,很多地方实际卖地收入已经归零,只有一二线城市以及部分三线城市还有些卖地收入,导致地方政府大量削减支出,削减当地公务员和其他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而越是低线城市,这部分人群越是当地的消费和投资主力。

这三个“下降螺旋”现在还没有被打破。去年年初,很多人认为出现L形复苏,但我认为,现在还处在L形的向下阶段而非水平阶段。即使是再优秀的开发商,如果按照50%的销售跌幅,流动性都会面临较大问题。房地产行业对地方财政和其他行业都有很大影响,不能低估,不能假设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

第二个下行压力来自消费方面。

第一,报复性消费反弹接近尾声。

第二,高基数。从增长角度来看,去年的基数从3月开始会明显上行。

第三,财富效应冲击。从房产来看,无论是三四五线城市还是一二线城市,房价普跌。从股市来看,即使最近一两个月股市有所反弹,总体而言中国股民是受损的。

第四,收入效应。疫情结束之后,除了受疫情影响的人群收入正常化之外,大量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受到巨大影响。过去这一年,金融行业收入下降也比较明显。

第五,预期固化。疫情结束之后,很多人的收入还受到影响,会导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