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深圳“女性主义书店”half书店宣布停业,不少书友表达震惊和惋惜。这几年,随着上野千鹤子等知名作者的带动,阅读市场上的女性主题书籍潮流蓬勃发展。国内很多城市也涌现出了专门以女性为读者对象的书店或文化主题空间,举办各类活动,形成社群。
知名品牌伊索继去年在上海东平路店打造出现象级的“领书”热潮之后,今年在上海、广州的三家门店又派发了1万册女性书籍。不少品牌也想以类似的方式跟进。品牌方认识到,阅读是一个新颖、正面的桥梁,可以更好地吸引女性为主的客群。
在上海,一家新的女性书店Papermoon去年秋天在华亭路开出,很快在社交网络上火了,也成为“小姐姐”们到“梧桐区”必打卡的地方。而已经开业近4年的馨巢书屋,一度是上海唯一的女性书店,去年底结束了在八号桥创意园的营业之后,前不久搬入了福州路上海书城5楼,成为一家“店中店”。
馨巢书屋创办人“馨姐”王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女性书店应该是女性读者、作者、学者共建、共创的一个细分领域的文化空间,“女性书店是多元阅读方式的参与者。”
从女性书籍到女性书架
女性书籍已经成为线上线下书店书架的一个独立的类别,延展性很强,一本书带有女性元素或适合女性读者的需要,都可以被放入女性书架。
小孟是一名上海白领,她最近在读《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和《应得的权利》。前者是上野千鹤子与田房永子的对谈,后者是澳大利亚学者凯特·曼恩的专著。
这两本书的出版方都是上海知名图书工作室明室Lucida,该机构以不断出版女性读物获得市场认可,获得刀锋图书奖2023年度出版品牌、第九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等奖项。他们出版的书在各地书店的女性书架上都找得到。
小孟是在她工作地点附近的街道慈善超市买到这两本书的,那里有不少品相好、折扣力度大的二手书。她说,“觉得自己从小被PUA”,阅读女性书籍、和朋友交流,可以更好地找到自我。她也参加了今年的伊索领书活动,到伊索门店领了一本《看不见的女性》。这本书是英国作家、记者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的经典之作,由新经典文化出版,是豆瓣2022年度社会纪实图书榜第三名。
今年的“伊索女性文学图书馆”有41种书,由作家陈丹燕、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筱一、作家林白、前媒体人安小庆和艺术评论家沈奇岚推荐书目。《看不见的女性》属于“顿悟的时刻”类,这一类别含12本书,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的《简单的激情》、第一财经2023年度好书《爱的终结》、思想家汉娜·阿伦特的《人的境况》等。
80后男性读者于先生也去领了书,他也是连续第二年参加伊索领书活动。经历45分钟的排队之后,他选择了上海女作家默音的《一字六十春》。这本小说写的是千禧年前后的上海弄堂世界。默音本人和这本书的出版方中信出版春潮Nov+工作室的编辑都不知道这本书被伊索选中。伊索东平路店的书3天被领光,外滩源店采用了小程序预约的方式,上线就秒空。不管怎样评价“领书”这种形式,消费者对女性书籍的兴趣可见一斑。
女性书店的选书能力
华亭路18号的女性书店Papermoon,Logo是一个坐在月亮上读书的女性。书店大约十几平方米的面积,仅占沿街的一间铺面,被青源堂古玩和悟空找房夹着。设计风格清新是这家小书店的特色,游客和前来打卡的网友会在门口蓝色的屋檐下拍照。
店员陈先生告诉记者,店内书籍大概有二三百本,动态更新,由专业团队选书,与国内知名女性书籍出版机构都有联络。记者看到,近几年较有影响力的女性主义思想类书籍,店里收得较全。一些知名女性作者的书也在书架上,安妮·埃尔诺的作品丛书、英国作家德博拉·利维的“女性成长三部曲”、最近刚上市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传》等都在推荐书架上。
陈先生为记者推荐了新书《性权利:21世纪的女性主义》,这本书由上海出版机构雅众文化于今年1月引进,目前是豆瓣历史文化图书一周热门榜第七名,评分为9.3。记者在店内看到今年初由联合读创出版的新书《服美役》,这本书是前述榜单的第一名。
记者到访时是一个工作日的下午,半小时内就有3批读者购书消费。两位女游客买了一本书留念,一男一女两名学生则请店员推荐了《费雪的美食词典》作为送给同学的礼物。还有一位独自前来的女读者,全面浏览了店内书架,站着读了较长时间后,消费近200元购买书籍。
选书是书店的核心竞争力,女性书店与历史上曾长期存在的各类专业书店类似,需要对专业领域有充分的研究,有充足的优质新书,结合齐全、系统的经典老书。在女性主义书籍影响力持续扩大的当下,女性书店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视。
倡导立体的“阅读”
对已成为“店中店”的馨巢书屋来说,怎样更好地理解和发挥选书的作用,是更关键的事。创办人王霞告诉第一财经,过去几年他们积累了一份很长的女性书单,覆盖了多个方面,因为现在书店面积缩小,且采购、陈列和销售都需要通过上海书城进行,“书单不断精简,改了七八稿,要选择能代表城市女性阅读需求的书单。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调整好。”
王霞调研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