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举行“中国经济展望”分论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系教授刘俏表示,今年中国经济5%的增长目标可以实现,“2024年一、二月份统计数据比去年好很多,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刘俏提醒,要关注两个风险点,同时政策方面要推出一些预备性措施。第一是消费,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支持消费的力度可以再大一点。第二是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
在接受《首席对策》专访时,他提到新质生产力,未来要保持可持续增长,就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有两个方法,一是技术的提升,二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在他看来,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以及产业的深度变革来实现,最终会体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如何理解2024年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前两月民间投资转正,是否说明民企信心已经开始有所改善?民营企业目前最大的诉求是什么?全要素生产率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如何理解?如何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消费预期?面对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如何增强企业和个人的获得感?政策如何真正形成合力?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
刘俏的主要观点:
前两月各项数据表现良好房地产投资数据仍需要观察
民间投资今年呈现良好开端
民营企业仍面临预期不确定挑战
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对2024年经济至关重要
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令经济增长面临压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目的仍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去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82.5%但居民可支配收入只占GDP的43%
可通过转移支付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PPI持续在负值区间导致企业层面体感偏凉
适当提升通胀预期有利于提振最终需求
应明确政策目标避免形成合成谬误
前两月各项数据表现良好房地产投资数据仍需要观察
第一财经:刘院长好,非常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首先我们看到您在博鳌论坛上提到2024年的中国经济是保持持续稳健发展的一年,怎么来理解持续稳健发展?
刘俏:主要还是我们在两会定的5%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如果能顺利实现的话,我觉得应该说2024年在经济方面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年份。
去年应该说5.2%的增长,其实还是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那么今年相较于去年,我想一二月份的数字显示出还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主要表现在我们的消费其实还是保持一个强势的增长。同时去年表现比较平淡的进出口贸易,在一二月份有不错的表现,那么对我们全年的增长会有贡献。
当然投资这一块,我想可能我们看到民间投资好像是在上升的,但我想一个风险点就在于房地产投资,一二月份还是一个下滑的趋势。所以今年我想如果投资对经济有贡献的话,可能观察房地产投资的一个变化情况,应该是蛮重要的一个领域。
民间投资今年呈现良好开端
第一财经:您刚才也说到民间投资,前2月同比增长了0.4%,虽然不及其他种类投资,但是它已经是从负的增长到一个正的增长了,所以这能说明民营企业的状况变好了吗?
刘俏:我觉得至少在缓慢地改善。因为可能我们讲到去年2023年的时候,关键词都说是信心不足,体现在消费者、企业层面上,特别是民营企业。那么今年,民间投资在一二月份能有正的、至少有增长,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开端。
民营企业仍面临预期不确定挑战
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对2024年经济至关重要
第一财经:您了解的这些民营企业,他们现在最大的一个诉求是什么?
刘俏:其实我觉得还是对这种未来预期方面有不确定性。一方面,我们讲到新旧动能转换,技术的革命性变革确实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会对传统的一些行业,对他们以往的这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带来一些冲击。那么在这种不确定下的话,他们可能重新思考,整装待发。
另外一方面,其实我们也看到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我觉得其实营商环境,特别是舆论环境,对民营企业并不是特别友善。希望2024年这些尘埃能够落定,因为我们现在有个非常明确的发展方向了,全力地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这种情况下,把民营企业——中国经济最大的市场主体,把他们的活力能够激发出来,我觉得对2024年经济成功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令经济增长面临压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目的仍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一财经:您之前有一个演讲提到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其实是需要去提高它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我们现在说的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关系?
刘俏:对,特别重要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我们提出新质生产力大的背景,其实还是针对我们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这些年在下降的趋势。因为全要素生产率按照增长理论讲,是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我们在过去改革开放40多年时间里面,特别是前三个10年的话,我们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是比较高的,大概4%的样子,一般讲它占了GDP增长40%,这是一个经典的实证事实经验数据。那么基本上保证中国能保持10%的增速。
到2010年我们制造业产值附加值都超过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