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组合拳"形成合力 宏观经济稳中向好
时间:2024-03-22 00:00:00来自:证券日报字号:T  T

3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介绍了近期投资、财政、金融有关数据及政策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促进经济持续回升、长期向好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的整体投资增长8.9%,实现平稳开局。并且呈现出制造业投资增速加快,新动能投资增长势头良好,民间投资在整体投资中的比重回升,基础设施投资发挥有效支撑作用等特点。

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显示,截至2月29日,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的项目共计1612个,总投资规模超2万多亿元。随着系列政策的落地实施,去年后几个月全国民间投资增速逐步企稳,今年1月份至2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4%,增速由负转正。

刘苏社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加快审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等,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多方面拓展有效投资的空间;推动全年投资保持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更好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回升、长期向好。

谈及去年我国增发了1万亿元国债,刘苏社介绍,到今年2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分三批下达完毕1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清单,增发国债资金已经全部落实到1.5万个具体项目。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增发国债项目的调度机制,已经开始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全面调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督促地方加快工作进度,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实地督导,推动这些项目在今年上半年全部开工,在年内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

“提高政府投资使用效益,发挥好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是今年投资工作的一个关键,也是一个重点。”刘苏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前期工作。督促有关方面加强项目储备,强化可行性研究等前期论证,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协调加大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积极落实配套融资。二是优化投向领域。调整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适当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的范围,同时加强各类政府投资的统筹衔接和错位安排,形成各类资金的整体合力。三是强化全链条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规定,构建覆盖政府投资项目谋划储备、前期工作、投资决策、建设运营、监督检查等全周期、全链条的管理机制,以精细化管理促进投资效益的提升。

确保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廖岷从收和支两个方面通报今年1月份至2月份财政运行情况。

数据显示,财政收入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开局平稳。今年1月份至2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6万亿元,同比下降2.3%,但是按照可比口径实际增长2.5%左右。

另外,财政支出还体现出靠前发力,进度加快。今年1月份至2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7%,完成了全年预算的15.3%,支出进度是近五年同期最快的,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等领域支出增长较快,重点项目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对于前2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同比下降,廖岷认为,主要受到两项特殊因素的扰动。一方面,基数被抬高,比如2022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部分缓税在2023年前几个月得以入库,抬高了2023年的收入基数。另一方面,是去年年中出台的减税政策对今年的减收影响。如果扣除上述特殊因素影响后,今年1月份至2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可比口径下增幅为2.5%左右。实际上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这与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基本保持一致。

廖岷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运用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工具,同时强化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同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廖岷称,适度加力不仅体现在赤字政策,还包括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税费优惠等多种政策工具。

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是4.06万亿元,比去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通过统筹各类财政资源,安排财政支出达到了28.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1万亿元,保持了较高的支出强度。考虑到去年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大多都是在今年使用,实际上支出效果将更多体现在今年。除此之外,今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000亿元,还有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再加上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所有这些政策,将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必要和有力支撑。

廖岷表示,展望全年,相信随着各项政策组合效应进一步放大,不但会巩固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