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高效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
时间:2024-03-20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提出,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务院日前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作出具体部署。将“设备更新”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应对当前市场矛盾的重要举措。《方案》的发布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重要举措,各项详细的政策举措的出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

大规模设备更新将起到多方面积极效果

通过深入市场和企业调研,越来越感到,大规模推进制造业设备更新和装备技术升级,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拉动投资需求,通过有效供给唤起市场潜在消费需求,增强出口竞争力。

从高质量发展角度观察,政府主动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大技术更新投资力度,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家信心,拉动企业投资,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一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改造有利于拉动投资。装备制造业升级改造的主体是企业,可以有效避免地方政府投资引发的债务风险,既有利于总体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又有利于企业技术更新迭代,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改造有利于企业效益增长。比如工信部提出的传统制造业“智改数转”改造,可以大幅提升设备生产控制精度,减少损耗,降低成本,提高产能,增加盈利。三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改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可控能力,提档升级。高端装备制造、科学仪器、机床应用等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助推部分“卡脖子”行业向高端拓展。四是为研发注入更多的市场驱动力。更换及研发新设备需要大量开支,如果更换需求较小,不仅采购成本高,研发及制造商也难以盈利。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需求量会形成规模效应,大幅降低成本,并刺激新一代设备的研发生产。

从促进市场复苏的角度来看,启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一是激发设备更新的潜在需求,稳定内需大盘。装备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制造业脊梁的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就可以对整个工业甚至总体经济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

从设备更新周期角度来看,目前许多设备品类也到了需要更新的时点。生产设备的更新周期往往受到设备技术更新和资本开支的驱动。从设备技术更新角度来看,生产设备通常有5年至15年的寿命区间,在技术快速进步的条件下,生产设备的经济寿命周期呈现加速缩短趋势。从资本开支的角度来看,由于此次政策端的指向比较精准,不仅会增加制造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与高端化的新增产能投资,还会使得传统资本开支长期不足的细分领域也相应加大投资,实现设备的改造升级。

推动制造型企业提质增效,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成本控制是我国制造型企业的强项,其中对于生产设备的充分利用是降低单位成本的重要举措。但是,我国制造业中已有众多老旧设备进入淘汰更新期,这些设备面临的精度下降、故障率提升问题将日益显现,尤其是随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装备快速迭代,性能老旧的设备会成为代际劣势。

通过设备更新引入更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可靠性,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设备更新改造是实现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通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市场拉动,制造业技术水平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产品质量改善,减少维护成本,有利于制造型企业提升供给质量、创造引领需求。

助力绿色发展,提升能效和节能降碳。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门前不久印发的《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指出,通过确定能效水平、推广节能设备、淘汰落后设备等手段,加快产品设备更新改造。我国是产品设备生产和使用大国,各类产品设备产销量大、应用范围广、能源消耗高,一些设备能效水平偏低,更新改造潜力巨大。经梳理测算,我国在运主要用能产品设备保有量超过50亿台(套),年能耗量占全国能耗总量约80%,一些设备能效水平偏低,更新改造潜力巨大。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也提出,到2025年,通过统筹推进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进一步提升高效节能产品设备市场占有率。与2021年相比,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在运高效节能电机、在运高效节能电力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超过5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在用主要家用电器中高效节能产品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我们认为,在本轮设备改造中,通过提升设备能效指标的要求和政策激励,有利于强化我国产业绿色发展竞争优势,推动能耗双控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