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何以巨变?惠州绿美"变现"新路显影
时间:2024-03-14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2024年3月6日,一股干燥的冷空气吹散了缭绕在山间的大雾,天空变得湛蓝、清澈,阳光洒落在惠州龙门县牛牯嶂脚下的一个小村庄上。

这个称为低冚村的地方几年前还是纯农业省级贫困村。如今,村里的河岸两旁已建起风格统一的新式民居,宽敞整洁的乡间路上游人如织,相较于大多数人对其破落乡村的印象,它更像是一颗镶嵌在惠州龙门县的明珠。

一位村民见证了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修建道路、栽植苗木开始,低冚村对破败的村落民居进行改造。”数年时间里,通过农田水利设施、美丽乡村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措施,完成了一个贫困村旧貌换新颜的蜕变。

实际上,低冚村的变化是惠州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推动乡村振兴、绿美建设的一个缩影。三洞村和城西村,都曾经是龙门县的贫困村,产业落后的问题在过去很多年间都困扰着当地发展。但近几年,这些村庄已经通过相关的资金补贴实现村落面貌焕新,同时在文旅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村集体收入不断趋向丰富多元。

当地村域经济未来的想象空间还在于:通过引导企业、资本到村里投资发展,打造“政府+企业+村民”发展模式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形成可游可赏、亦耕亦采、有趣有乐的新型乡村生态经济。而一个个乡村致富示范村的崛起,正成为观察惠州“百千万工程”与“绿美惠州”生态建设结合实施的重要窗口。

村域经济“多点开花”从惠州市区驱车一个多小时,再翻过山路多个弯道,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沿溪而建的村庄——低冚村。曾经的这里交通闭塞,破旧低矮的砖瓦房散布在狭长的山道上,村民多为散户种植、个体经营,是一个典型靠天吃饭的贫困村。

“几乎每一个到过低冚村的游客,都会由衷赞叹这里生态环境的得天独厚。”低冚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成介绍,村子北与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接壤,西与增城白水寨旅游区、从化温泉旅游区相连,有着发展乡村旅游不可复制的天然禀赋,“但昔日破落的村貌,让这个村子鲜有人问津。”

杨成平时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村落面貌焕新,把村子零散、破碎的自然资源和文旅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发展出更多优质的配套产业资源。具体来看,第一步便是对民居、山地、植被、田埂和河流沿岸进行改造示范修缮,同时作为红色教育旅游的基地空间,对村落进行整体美化。

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变了模样:不仅最大限度保留了水清岸美的河道,同时数座崭新的别墅民宿掩映在景观生态林中,在青山、云雾的共同映衬下,与错落有致的农田与村庄构成一幅宁静恬淡的田园画卷。

眼下低冚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景点。今年春节期间,村里住宿行业呈现火爆状态,整体入住率超过7成,有几家精品民宿甚至一房难求。“旅游、民宿需要配套的服务,这就带动了村里其它产业发展。”杨成提供了一组数据,低冚村约有280多户村民,去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至27.28万元,同时已发展出大围特产店商铺出租、大围柑桔园、光伏等多个新型产业。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龙门县东北部的三洞村。几乎在同一时间,这里也开始转变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村里的荒地种出了一片幸福林,绿景沿着进村的道路展开,一场产业多元发展的序幕被拉开。

2023年,三洞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翻两番,达56.8万元。龙城街道三洞村主任助理黎毅算了一笔经济账,2023年三洞村投入在植绿的资金不到10万,按照今年春节8000多名游客来计算,每人点一杯20块的奶茶可为村集体带来16万的收益。“更别说一顿两三百块农家乐的消费,如果维护得好,各种配套的产业可以连续多年给村里带来稳定收益。”

也因此,村里计划引进三洞谷生态农旅项目,并拓展休闲观光农业、农业教育拓展、乡村咖啡馆、茶舍、书吧、餐厅、帐篷营地、民宿等新业态。经测算,该项目计划投资0.48亿元,全面建成运营后,年营收和产值约0.2亿元,年税收约100万元,能带动当地约50人就业。

产业“多点开花”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三洞村文旅及其配套产业形成规模效益,已成为黎毅思考的新课题。他认为,这就需要引入政府、村民之外的“第三方力量”——以一家文旅资源整合能力极强的企业为主导,对村里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统一谋划,盘活当地闲置的自然、农贸资源,拓宽当地村集体经济的未来发展空间。

“这恰好又是龙门县各村增收所面临的共同难题。”黎毅如是说。

推动村企合作拓展增收规模“企业引进工作有两个结合,一个是结合村级的优势,一个是结合企业优势。”百果里董事、城西村工匠协会秘书长陈海强十分理解这份工作背后的复杂性。

他出身于龙门县城西村,这里没有依山傍水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凭借多年来村民在木工、建筑领域上的名气,被誉为龙门县“建筑工匠第一村”。昔日村里许多闲置荒废的农房田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特色民宿、乡村咖啡厅、生态采摘园,呈现出一片繁盛的村貌。

按照城西村的建设思路,即以“百果农场+百工作坊”为核心,规划发展成为集“吃住游娱”于一体的果旅综合体项目。去年,城西村引入了一个占地700多亩的“巨无霸”——城西百果里农业综合体项目,在其统一规划下,这里催生出民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