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宇: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更有含金量,财政货币政策需加码
时间:2024-03-13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3月5日,李强总理在全国两会做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3年工作,提出2024年政府工作目标和政策取向,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

经济增长目标平稳积极,经济政策旨在加力提效

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5%左右。这充分考虑到当前经济形势、长期发展目标以及对市场的激励性。这个目标总体上积极平稳,既具有含金量,也有利于改善预期、提升信心。

经济增长目标不能设太低,需要跟中长期发展目标相匹配。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2035年“双翻番”目标,即人均生产总值较2020年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考虑到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速有所回落,要实现2035年“双翻番”目标,从今年到2035年GDP增速不能低于4.8%。再考虑到经济潜在增速边际递减的规律,今年需要GDP目标设置在4.8%之上。

同时,经济增长目标不能设过高,需要考虑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风险。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去债化债、经济转型升级的周期,需要给降风险、调结构保留一定的政策空间。

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也是5%,不过去年受低基数的影响,在政策定力保持相当稳定的情况下,GDP最终实现了5.2%的增长。今年如果要实现5%的目标,政策方面需要加码提效。对政府来说,GDP目标相当于KPI考核,它可以激励政府实施相应的政策去达成这个目标。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我们评估“三驾马车”对经济总量增长所贡献的程度。今年预计,出口将逐步修复到零附近,消费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依然维持较高增长,投资主要包括制造业、基建和房地产。前二者预计维持稳定的增长,今年投资主要看房地产投资的修复水平。

总体来说,今年经济增长目标5%更具有含金量,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需要加码提效。

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是关键,超长期特别国债推动债务结构优化

财政政策,作为两大宏观政策之一,是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举措。要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和通胀目标,财政政策需要发力提效。财政扩张的力度多大、投向哪里、效果如何,这些都是市场非常关注的。

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政府安排的各类债务:普通国债3.34万亿元,特别国债1万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0.72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合计8.96万亿元,另外,去年第四季度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可能有5000万亿元在今年使用。如此,今年债务规模安排可能达到9.46万亿元。另外,还不能忽略的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对政府信用和财政扩张的支持。可见,今年实际赤字安排规模更大,实际赤字率更高。

财政赤字规模扩大的同时,财政支出效率提升至关重要,也就是报告中提到的“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可以通过筛选优质项目、有效转移支付、提高农村家庭的养老金等方式,提高财政支出乘数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除了保持整体经济发展的积极取向外,还强调平稳过渡和杠杆优化。过去,地方政府是公共投资的主体,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和扩张城投债投资基础设施。在推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地方债规模也快速增加。截至2023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40万亿元,中央政府债务余额约30万亿元,如果加上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杠杆率可能达到110%。

去年,中央政府提出一揽子化债方案,省级政府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作为置换债,同时严控地方政府新增城投债、隐性债。城投债增量被控制后,特殊再融资债券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专项债,那么地方借债投资受到明显的约束。

超长期特别国债打开了一条新的债务再平衡的道路,可以延续政府投资,降低付息成本,还可以优化债务结构。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融资成本比城投债、专项债更低,还债周期更长,这给财政政策提供了更大的弹性空间。长期以来,中央政府杠杆率偏低,地方政府杠杆率偏高。这涉及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的平衡问题。如今,中央政府加杠杆,地方政府化债,可以促进债务结构的优化和重新平衡央地财权事权。

货币总量相对充沛,重在结构性改革,提高货币传导效率

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需要相互配合,货币政策的考量要复杂一些,需要考量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还需要考量资产价格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如何去平衡这些目标?货币供应量跟实体经济需要匹配,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容易引发通胀,过少的货币追逐过多的商品容易引发通缩。二者的关系像水和面粉的关系,货币就是水,随着实体经济增长,水的增长量需要适度匹配。

按照过去的经验,名义GDP增速到6.5%,那么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速到8%~9%。数据显示,今年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84.29万亿元,同比增长9.5%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