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全国两会之后又将是预期兑现期
时间:2024-03-10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了今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预算安排,全年政府工作由九项扩展为十项,也主要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部署。全国两会之后,预计市场将走出数据和政策“真空”,进入预期兑现期。

5%的经济增长目标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按照惯例,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来年经济工作要求及任务,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则是细化落实上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尤其是量化相关指标。政府工作报告揭晓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左右。该目标与上年持平,也符合市场预期。但考虑到2022年经济增速仅有3%的低基数,今年目标的含金量要高于去年。若今年物价能够温和回升,推动GDP平减指数由负转正,名义GDP有望重新超过实际GDP。

前述增长目标披露后引发海内外热议。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最新预测,受房地产行业调整、社会保障不充分、外部需求疲软及贸易局势紧张等因素影响,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值分别为4.6%、4.5%、4.7%和4.7%。可见,今年我国要达成预定的增长目标确实不易。

中国政府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政府工作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提示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相关阐述由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的60余字扩展到近300字。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政府工作报告就此做了详细阐释,强调我们既要增强信心和底气,又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用好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有人质疑中国去年经济增速。然而,从常用的实物经济指标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看,这种质疑值得商榷。2003~2023年,中国的发电量变动与实际经济增速的相关性为0.753,美国为0.687,显示长期看发电量变动与两国经济增长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其中,2021~2023年,中国二者为高度正相关0.997,美国仅为弱相关0.277,表明发电量变化可以很好解释近年来中国经济波动,倒是美国二者却突然失联了。特别是去年,中国发电量增长6.2%,增速环比上升2.8个百分点,对应着经济增长5.2%,提高2.2个百分点;美国发电量由上年增长3.0%转为下降1.2%,却对应着经济增长2.5%,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

就业市场繁荣是美国经济韧性的重要表现。但有分析指出,其官方就业数据是“收入口径”,失业数据是“家庭口径”,这有可能夸大了美国就业市场的繁荣。因为如果一个人打三份零工,按“家庭口径”是一个人就业,按“收入口径”则是三个人就业。而美国某媒体去年11月份的一个民调结果显示,71%的美国人对美国政府的经济表现不满。

“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提出,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据测算,2020~2035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速需达到4.7%左右。2020~2023年,我国四年复合平均经济增长4.7%,伴随着就业不充分、有效需求不足、物价走势偏弱,指向负产出缺口,表明我国潜在经济增速仍在5%以上。同时,鉴于潜在经济增速前高后低,为达成2035年远景规划目标,现阶段有必要尽可能长时间地将实际经济增速维持在5%左右,才可能为后期的增速回落留有余地。现阶段推动实际经济增速回归趋势水平,不仅要靠必要的经济政策支持,还要靠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现预期增长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通胀目标为3%左右,与大部分年份保持了一致。这并非预测今年通胀会从去年的0.2%升至3%,而是表明政府认可的通胀合意水平为3%左右。所以,今年2月份CPI同比增长1%不会引起央行的政策响应。相反,在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的货币政策取向下,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今年就业目标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以上,高于去年的1200万左右。2011年以来,除2020年外,其他年份实际城镇新增就业均在1200万以上,去年为1244万。今年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预计为1179万,同比增加21万,再创新高。这也是今年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的一个重要背景。

赤字率不高但实际财政支出强度不弱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会后,央行立即行动。去年底重启抵押补充贷款(PSL)投放3500亿元,今年初又超预期降准0.5个百分点、下调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25个基点。财政政策直到这次两会才揭开谜底,这也是财政政策灵活性不及货币政策的重要表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财政可持续,赤字率拟按3%安排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