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全方位支持企业加速"出海"
时间:2024-03-08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支持民营企业出海,重点支持有关键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形成龙头,发挥带动效应;通过支持申报相关境外参展项目、开办费支持、样机展品协助等,帮助中小制造企业参加国际化大型交易活动;积极探索“借船出海”“筑巢引凤”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推动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围绕如何以展促贸,支持企业加速“出海”,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港湾董事长徐士龙:

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抱团”出海

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鼓励民营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港湾集团董事长徐士龙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他关注民营企业出海话题,提交了一份关于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抱团”出海的建议。

徐士龙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出海队伍不断壮大,但不少民营企业“走出去”依旧是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一旦国外技术供应商出现问题或断供,企业将面临生产中断风险,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此外,民营企业参与海外带资建设的资本金回收风险也在逐渐增加。徐士龙说:“比如外国政府更迭导致的政策转向,对于参与海外带资建设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而言是巨大的隐患,很可能会因此无法回收投资本金。”

徐士龙说,不少民营企业缺乏合作和联合思维,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仍然各自为战,在国际市场上难以形成合力,甚至在同一区域内相互压价、无序竞争,导致了极大内耗,也放大了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例如,我国民营企业光伏技术已经是全球领先,但也是价格战的重灾区。”

据《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2022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近2.9万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45.4%;其中,民营企业对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超过1.5万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3.7%。

徐士龙建议,支持民营企业出海,重点支持有关键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形成龙头,发挥带动效应。全面梳理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民营企业中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选取其中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支持,进一步加强科研投入、强化技术优势,同时通过优化境外投资审批、加大信贷支持等手段鼓励推动龙头民营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以此带动产业链上下企业共同出海。

“2022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近80万件,其中民营企业就占到8成。如果这些资源得以整合,在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将形成巨大的技术优势。”徐士龙建议,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制定出台民营企业“技术抱团”出海举措,在资源与信息共享、技术合作与创新、人才培训与交流、风险共担机制、建立企业联盟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为民营企业“技术抱团”出海提供遵循。

同时,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抱团”出海的宣传力度,着重强调“技术抱团”对民营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减少同行内耗等方面的好处,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技术抱团”出海意识。

徐士龙表示,有些国家会由政府牵头成立专业组织,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我国也应筹建不同的组织机构,协助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在信息咨询以及法律服务方面向民营企业提供帮助,尤其应该建立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体系,为民营企业出海提供参考。

全国政协委员、凯泉泵业董事长兼总裁林凯文:

加大政策支持

让中小民营制造企业更好“走出去”

“进一步引导中小民营制造企业‘走出去’,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林凯文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建议进一步通过政策支持、平台机制,引导制造企业特别是优质民营企业中的行业龙头“走出去”。

当前,我国的民营制造企业“出海”正迎来新机遇。中小民营制造企业“走出去”是一条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全球产业布局的必然趋势。

“民营制造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已具备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一些‘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取得了成功。”林凯文坦言,在不少行业细分领域,中小民营制造企业“走出去”,依然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寻找不到海外重大项目合作平台,发挥不出海外大项目的整体优势和产品高性价比。

如何进一步助推中小民营制造企业“走出去”?林凯文建议,加大“走出去”扶持力度,组织有针对性的项目对接和市场考察,举办产品或产业推介会,通过支持申报相关境外参展项目、开办费支持、样机展品协助等,帮助中小制造企业参加国际化大型交易活动。为细分领域中小企业提供分区域、分国别、分行业的“走出去”专题培训,完善民企在开展国际化合作中所需的人才、信息、市场等要素支持。

“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支持行业协会带领中小企业与各个国家的行业协会建立对接机制。”林凯文补充道,要增加行业协会国际化功能,设立国际化部门,发挥行业协会规划以及组织协调的桥梁作用,积极推进行业的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更好地服务中小民营企业“走出去”。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