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早,3月4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举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本次大会齐聚了来自生物医药、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新领域代表企业和前沿学术专家,共商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之“进”。
会上,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式发布2024年首批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清单(简称“场景清单”)。本次场景清单,涵盖9大领域50个场景,是区内首个以“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为主题、以“先进制造企业+数字智能企业”为主体的场景清单,力促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在黄埔率先应用推广。
与此同时,为吸引更多人才在黄埔这片蓝海上深耕,大会正式发布“人才高质量发展30条”,共分为六大行动举措、30条具体措施,其中对领军企业家项目最高资助达1000万元,并提供“上管老、下管小”服务,为人才发展保驾护航。
据了解,该区接下来将全力在优化服务、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全力在支持企业产能爬坡、增资扩产、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激活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向新处闯新路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632亿元,先进制造业产值占比近60%,综合实力位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第二、中国工业百强区第二。
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得益于该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举措。为抢抓产业变革机遇,过去一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率先出台大湾区首个区县级“新型储能”专项政策、“低空10条”等重磅措施,支持小鹏等新能源汽车项目、TCL中环等新能源项目、孚能科技等新型储能项目、亿航智能等低空经济项目,在黄埔投产试产、扩产满产。
作为黄埔区唯一一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付东对黄埔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深有同感,他表示,新型工业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企业在政府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助力下,围绕共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已取得不少成功案例,比如与国内多家材料厂商合作,完成印刷OLED工程化及相关材料的评价孵化,并通过样机制备进行验证等。
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还在于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当前,黄埔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等国家级企业平台170余家。
为推动以数字化赋能新型工业化,广东联通党委委员、联通产互总经理吴伟斌表示,我们将围绕运营模式、产品、服务、数据四个方面创新,制定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及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形成专家集群、产品集群、技术生态资源集群,打造由区属国企投资建设的黄埔区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和链接政府侧、需求侧、供给侧,形成全区工业互联一张图。
此外,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金融“活水”同样重要。开发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韩彩虹表示,近年来,广开控股持续聚焦生命科学、“双碳”智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赛道,布局了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小鹏汽车等明星项目,持续为中小企业输入金融活水,并通过REITs等金融创新赛道,构建了金融、科技、产业实体齐头并进的新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新型工业化的高质量发展鼓舞了当地企业“加码”投资。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周开琪在会上透露,企业将继续坚定在黄埔区经营发展的信心,并计划在黄埔区投资42亿元建设“全球总部基地”,立足新型显示产业,加快在人工智能、教育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布局,以全球视野推动超高清技术、标准和应用创新,协同推进产业链发展。
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中坚力量,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据了解,接下来该区将聚焦基础设施,做好产业配套、园区配套、服务配套,增强新型工业化的承载能力;聚焦惠企便企,用心用情解决政策兑现、项目落地、审批办事、用地用工、投资融资等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从实处谋实招如今,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并赋能千行百业。为推动人工智能新兴技术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本次大会正式公布了2024年首批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清单,涵盖9大领域50个场景。
据了解,这是区内首个以“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场景清单,包括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等传统领域,也涵盖智能制造、智慧园区、智慧能源等新兴领域;同时,这也是区内首个以“先进制造企业+数字智能企业”为主体的场景清单,其中,广汽本田、捷普电子、文远知行、佳都技术等28家企业共开放各类场景38个。
“本次场景清单的公布对传统制造业企业适应新事物、新模式提供了利好。”广州南洋电缆集团副总经理李楷东对此表示,场景清单的公布将赋能公司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发展,接下来公司将推动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到实体制造业中。
此前召开的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要视人才为珍宝,加快集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广大人才在广州安居乐业,在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