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的晴雨表。新春伊始,记者选择了一场招聘会、一个开发区、一个劳务输出大县作为观察样本,透过就业这扇窗口,感受经济动向:招聘岗位里,有企业和求职者对新一年市场预期的看好;轰鸣的车间里,订单背后是新质生产力加速释放的信号;在劳务大县,以往习惯背起行囊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一个个鲜活的小场景,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订单旺、信心足:
一场招聘会里的“喜”与“盼”
2024年西安市“春风行动”启动仪式吸引中航富士达、青岛啤酒西安汉斯集团等260余家企业参会,1.6万名劳动者进场求职;120家企业参加“西安-咸阳一体化”2024年新春首场大型招聘会,共计招聘3700余人……连日来轮番登场的招聘会上,一条条招聘信息里,传递出市场暖意。
在西咸新区“西安-咸阳一体化”2024年新春首场大型招聘会现场,三一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展台前,求职者络绎不绝。企业近期上线了一条生产矿用宽体车产品线,带来了数控工、机器人操作工等100多个空缺岗位。“公司正在打造智能化车间,与传统车间相比,虽然用工人数减少,但对工人的技术能力要求更高。即便是基础的焊工、铆工,也需要会看图纸、懂点编程。”现场负责人周煜冬说,工厂自正月初六就开始满负荷生产,今年预计产值规模将达30亿元。
订单旺、用工忙。不少企业今春订单量增加,纷纷提升产能、拓展业务、扩大招聘。招聘会上,比亚迪、京东物流等用工大户招聘人数在700至1000人不等,主要为产能扩充和新增业务板块补充人员。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后首日,西安、咸阳地区各行业发布职位数10528个,较去年同期增长31%,其中生活服务、制造业、互联网IT等行业职位数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西安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处处长廉宏彬说,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拓宽市场、中小企业深耕细作,催生出较为旺盛的用工需求。
一头牵着市场,一头连着民生,不少企业的招聘启事中,加班补贴、团建旅游、带薪年假等福利措施渐成标配。“现在新就业主力军已是‘90后’‘00后’,他们有知识、眼界宽,对工作舒适度要求很高。企业只有提供更为良好的就业体验,才能契合年轻求职者的期待。”陕西伊利乳业有限公司人事行政经理漆雪君说。
一些求职者对就业前景保持乐观。去年从安康学院统计学专业毕业的张韵,此前在一家人力资源公司上班,春节前她辞掉工作,此番来招聘会寻找新的机会。“已经投了几份简历,还确定了两个面试时间,我有信心找到更好的职位。”她说,对于新工作,薪资固然重要,但她更期盼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成长空间。
西咸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副主任杨蕊说,从今春的招聘会上,可以明显感到求职者的心态更加积极,应聘的主动性和预期也更好。
新质生产力推动就业质量提升:
一个开发区里的“破”与“立”
走进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的车间,伴着机器轰鸣,一辆辆崭新的智云S300商用车从产线上缓缓驶下,等待着交付客户、进入市场。
这款产品是陕汽商用车今年初推出的新款之一,目前已经接到了5000辆的订单。“一经推出便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我们有信心把它打造成一个爆款产品。车间时隔三年再一次开了夜班,开足马力赶订单!”公司组织人事部部长杨兴涛说,企业去年销量1.8万辆,同比增长66%,今年的目标是3.5万辆。
企业的信心来自大刀阔斧的改革。“我们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将机构压缩47%,二线人员压缩33%,精兵简政,同时扩充一线和销售力量。调整后员工总数依然在1600人左右,但技术、出口、销售等岗位人员占比大大提高。”杨兴涛说,机构改革后,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了65%,员工平均收入增长了15%,“改革释放出更多动能,激发了企业活力,是一次蜕变和新生。”
陕汽商用车所在的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以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加工为主的省级开发区,成立已有29年。以陕汽集团、法士特、汉德车桥等为代表,这里汇集了300多家企业,用工总人数6万至7万人。“先破而后立,从改革创新中谋变局、从转型升级中促发展,是后疫情时代企业面临的必答题。”蔡家坡经开区管委会经发局副局长刘锦锋说。
在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上,机械臂上下挥舞,车桥逐渐成型。据公司行政总监赵晓辉介绍,企业现有110条产线中已有69条升级为自动化,一条产线用工从13人降至3人。与此同时,企业今年计划招聘600人,其中研发、工艺、质量管理等岗位需要200人,均要求本科或研究生学历,高端人才占比逐年提升。
一降一升之间,企业转型发展的轨迹清晰可见。近年来,汉德车桥持续加大产线升级和产品研发力度,开拓新能源、高端农机等新领域,对尖端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
在蔡家坡鳞次栉比的厂房里,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创造出更多价值,新质生产力正加速释放:精密铸件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新型车桥搭载上了国际巨头;三面翻转自卸车走进中亚;“中国制造”商用车开辟国际市场新蓝海……
岐山县人社局副局长冯毅表示,现在企业对创新和研发更加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