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过,作为中国制造业重镇的珠三角地区,不少工厂车间已经开工。时间虽然提早,但员工返岗率高,迅速进入生产状态。
记者走访发现,早开工的背后源于订单足,这些企业新年生产呈现新面貌,不仅新兴产业增长速度快,传统产业也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用工结构随之不断优化。
信心如黄金。政府同样时不我待,做好各种服务支持,以务实有力的行动进一步提振信心,保供促产助力“开门红”。
开工忙碌:
提早返岗、设备换新、增资扩产
人勤春早。2月17日,仅珠海市香洲区南屏科技工业园内,就有近40家重点企业有序开工,员工返岗率约70%。
珠海紫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柔性印刷线路板,随着市场布局不断完善,今年的订单稳步增长。据公司负责人介绍,17日开工第一天,生产线已经100%运行。企业2023年产值同比增长约9%,力争在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
在东莞,有的工厂春节不打烊。正月初四,广东汇兴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内,贴满了机器人写的“恭贺新禧”,车间传来阵阵机器轰鸣声。“这是东莞制造业的‘烟火气’。”汇兴智造董事长钟辉说,今年的海外订单增长10%,为满足客户需求,企业春节期间安排了几十名一线工人坚守岗位。
记者在珠三角走访时发现,很多企业不约而同地谈到一个新变化,员工回来变早了,企业比以往更早满工达产。
成立于2010年的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月初九开工到现在到岗率已经达到9成,人力资源总监刘向珣介绍,企业员工共有2000名,以往员工节后返岗没那么快,今年感觉提早了一个星期。这家集轻型锂电研、产、销及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订单已经排到今年4月。
在惠州,新春伊始,位于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的公牛集团智能照明研发制造项目建设正酣,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施工队伍抓紧作业。在这片约4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公牛旗下无主灯品牌“沐光”在大湾区的研发中心和智能制造中心正拔地而起。
不远处,恒泰科技新一代全极耳大圆柱电池项目正式投产不到1个月。在现代化标准厂房里,经过涂布、碾压、分切、卷绕、封装等工序,一款兼顾动力与储能领域的锂离子电池成功量产下线,预计每年实现产能1GWh、产值约10亿元。
在华外资企业的发展势头强劲,节后同样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有的看好发展前景,持续加大投资。
德国企业海格集团位于惠州仲恺高新区的工厂,新员工与新设备一同“到岗”。18日,工厂开工,电气产品生产线一片火热。负责人介绍,虽然新一年挑战更艰巨,但在手订单目前充足,工厂既新招聘车间工人,又引进智能化新设备,预计2024年的业绩更加优异,设下了工厂产值达10亿元的目标。
“我们在一流的大亚湾石化区建设的惠州乙烯一期项目比原计划推进得更顺利。”18日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埃克森美孚中国区主席谭然恪说,“希望项目还可以促进更多本地下游产业的高质量投资。”惠州乙烯项目投资已超310亿元,今年还将投资100亿元,并进行装置调试、试运行,准备年底开工投产。
生产新貌:
订单改善、产业升级、人才优化
早开工源于订单足。车间开足马力、规划新建厂房、大额订单收入囊中……东莞堤摩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约86%的员工到岗。副总经理萧炳雄说,今年的订单比去年有上升趋势,2024年一开始就加大马力生产,奔着全年目标,冲刺首季“开门红”。“2023年公司产值达9亿元,2024年目标是力争实现产值增长15%,我们有足够信心完成目标。”
珠三角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新兴产业增长步伐加快。伴随鞭炮声响,红包派发,东莞市德普特电子有限公司于17日正式开工。总裁助理于建明说:“有的订单要得急,所以早早开工。”这家主要研发、生产消费电子液晶显示模组的公司持续开拓新客户、增多新品类,预计今年业绩继续增长,大多来自全球头部企业的VR眼镜订单。
在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大型机械臂光影交错,身穿蓝色防护服的工人穿梭其间。“我们十几年来春节都不打烊,只是调整规模,像今年春节期间仍有约三成产能运行。”公司发展战略中心副总经理周茂说,公司连续4年不断增资扩产,“去年开建的工厂将于2024年下半年投产,预计有300多套新设备投入使用。”
传统企业也吹响“冲锋号”,开工迎来数字化生产新面貌。17日,佛山市富利包装机械有限公司为160多位员工发放开年红包,返岗率在90%以上。总经理助理唐良斌说,目前的在手订单已经排至今年6月。为满足产能需求,企业今年计划投入激光切割机和激光除锈机等智能化设备,生产效率可提高70%左右。
17日,东莞市永益食品有限公司开工,返岗率逾95%。番茄沙司、鲍鱼汁、鸡精等调味品纷纷下线,装箱出货。“我们初八开工,每年如此。”副总经理孙弥奇说,“现在订单势头好,2024年目标是营收增长不低于15%。”今年7月,总投资超6亿元的永益食品工业园还将整体建设完成,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进一步推动公司的数字化升级、产业化运营。
此外,人才需求结构随着企业转型也在不断优化。17日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