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还是改变:日本央行的负利率选择之难
时间:2024-02-25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除了继续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维持在0左右之外,日本央行新年的首次货币政策例会同时做出了将短期利率目标保持为-0.1%不变的决定,市场先前对日本央行将于4月份结束负利率的猜想浓度难免冲淡,好在季度展望报告中日本央行认为物价涨幅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超过2%的目标,且实现价格目标的确定性在继续逐步增加,由此又多少坚定了市场推断日本央行即将放弃负利率并进入加息轨道的信心。

通胀水平连升,但稳定性待察

追踪日本物价的动态走势发现,过去40年中日本的核心CPI(消费价格指数)只有2014年短暂突破过3%,随后便快速回落且一蹶不振。不过,这种长期被通货紧缩苦苦缠绕与反复折磨的格局自2022年4月起便开始缓慢解构且逐步进入加速状态。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去除生鲜食品后的平均核心CPI同比上涨3.1%,创出41年来的新高,且至去年12月,日本核心CPI连续28个月同比上涨,连续21个月超过日本央行2%的通胀控制目标。

如同当初基于顽固性的通货紧缩价格环境日本央行不得不推出负利率一样,今天通货膨胀是否表现出稳定的黏性或者持续性,无疑是日本央行是否考虑退出负利率政策的最主要指标。按照日本央行的最新展望报告,2024年度日本核心CPI为2.4%,相比前期预测值调低了0.4个百分点;同时,经合组织(OECD)公布的2024年《对日经济审查报告》指出,日本的CPI在2024年可维持在2%,日本的通胀水平至少未来一年继续保持在日本央行的政策目标之上。

然而,从预测值也可以看到,日本2024年的核心CPI显然比前一年弱了不少,之所以如此,日本央行担心进口产品价格尤其是上游能源产品价格会因全球经济复苏难度的增加而再度走低,同时,日元的持续疲软在去年CPI的上涨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而今年美联储的加息声浪极可能会带动日元上行,从而给物价上行产生压力。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尤其值得关注,在已经连续10个季度负增长的基础上,去年全年日本“供需缺口”继续显示负值状态。“供需缺口”是表示日本经济的需求和供给之差的指标,由内阁府和日本央行分别根据不同指标进行推算,“缺口”数值为正,说明需求过剩,容易导致通货膨胀;数值为负,说明供给过剩,容易导致通货紧缩。这种趋势如果得不到扭转,将会继续拉低CPI。

因此,看上去日本的核心CPI已在近两年实现了达标,时间周期上应该也不算短,日本央行就此理应考虑结束负利率,但就是至今还未做出决断,只能说明日本央行认为物价上涨的时间还不够充分,支持通胀的因素还不够扎实,通胀维持在目标范畴之上并不具有稳定性,至少核心CPI接下来再经过连续两个季度的上行,同时保持2%以上的上行节奏,日本央行也许会做出升息的安排。

工资接续提高,但对物价推力存疑

通货膨胀分为成本推动型与需求拉动型两种,日本目前的通胀显然属于前者,即进口产品价格带动了CPI的暂时性强劲,只是这种通货膨胀带有明显的负外部性,即加重民众生活成本,进而反噬消费。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日本两人以上家庭月均消费支出约为29.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4056元),同比下降2.6%,且该调查所涉及的10个消费大类中7个类别开支同比下降,其中食品、居住及教育开支下降显著。因此,就政策目标而言,通胀的改善无疑可圈可点,只是这种通胀本质上绝对不是日本政府所愿意看到的。

理论上说,通货膨胀会强化消费预期,也就是通胀的走强并不一定引起消费的走弱,但前提是工资价格的涨幅必须高于产品价格的涨幅。日本内阁厚生劳动省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23年日本劳动者人均名义现金工资为32.99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5772元),比上年增加1.2%,名义工资涨幅显著跑输CPI涨幅,若再进一步看与CPI涨幅相对照的实际工资收入水平,就更是惨不忍睹,日本由此成为发达经济体中唯一实际收入未能实现增长的国家。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日本实际工资水平已连续两年下降,而且2023年名义工资的上涨还是在当年春季工资谈判(即“春斗”)加薪幅度达到3.8%这一30年来最高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的。

2024年的“春斗”时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主流预测谈判加薪水平可能达到4%左右,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去年底通过了一项总额超过17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发放7万日元的补助金,另一方面从6月开始以纳税者本人和抚养家属为对象,每人减免3万日元所得税和1万日元居民税,与此同时,延长汽油、电、城市煤气费用的补助金时限至4月底,日本内阁府就此计算出的结果是,包括工资增长和减税措施在内,2024财年日本人均收入将增长3.8%,超过2.4%的通胀预测值。若最终结果符合预期,这将是日本人均收入增速三年来首次超过通胀。

不过,按照以往经验,能够在“春斗”中承诺加薪的都是大企业,而日本的中小企业则占了80%,没有大企业那样的加薪底气,即便承诺加薪,幅度也不会很大,这样,“春斗”可产生的总体加薪力度或许并不会十分强劲。工资提高也意味着企业成本的上升以及企业利润的被压缩,结果也可能抑制就业,并拉低全社会的实际收入水平,同样会不利消费。对于日本央行而言,除了需要看到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