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以市场主体为核心,一流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2-21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2月18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会议指出,一流营商环境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更优越的发展条件。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和深圳市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部署要求,深圳市罗湖区将大力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条件。近日,罗湖区发布了《深圳市罗湖区营商环境报告2023》,优越的营商环境正在为招商引资、存量企业做强做大、产业创新等方面进行赋能。

近年来,深圳市罗湖区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三力三区”发展定位,从营商环境的视角关注产业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出《罗湖区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区支持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22-2025年)》《罗湖区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区支持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罗湖区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等文件,打出政策组合拳,支持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罗湖区营商环境报告2023》(简称《报告》)指出,2023年,罗湖区商事主体突破30万户,占全市7.25%;全区招商引资落地重点企业270家,新增营收122.9亿元、税收8.5亿元。截至2023年,罗湖区GDP增速7.2%,高于全市水平1.2个百分点。2023年,多项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如,罗湖创新推行“制度+科技”政府合同履约监管模式,深港跨境信用改革等。

罗湖区委书记范德繁在2023年罗湖区招商大会的致辞中表示,“我们通过大力度的招商引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通过大力度城市更新,发展空间持续增加;通过弘扬罗湖人的先锋精神、奋斗文化,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攻坚克难能力也在持续提升,‘不一样’的罗湖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和活力。”

以政策创新支撑产业创新作为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区,罗湖区在营商环境政策方面精耕细作从未休止。

2023年1月,罗湖区立足区位特点、产业基础、资源禀赋,谋划提出了“三力三区”产业发展定位,即创建具有世界潮流引领力的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力的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具有国际市场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罗湖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区指挥部副指挥长、罗湖区发展和改革局一级调研员曹志文表示,“罗湖区提出‘三力三区’是基于产业基础和市场环境。对此,营商环境政策也紧密贴合罗湖的发展定位和产业结构,关注商贸业、现代服务业、战新产业和深港合作等领域,以一流营商环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条件。”

产业创新和政策支持良性互动,为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在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和加强产业链韧性的过程中,罗湖的政策触角延伸更广更细,且评价体系更为直观,以“企业愿不愿意来罗湖,发展好不好”作为政策实施效果的衡量依据。

一方面,在细分行业中,罗湖率先推出了“低空经济十条““数币十条”“旅游业十条”“医美十条”“规划设计咨询十条”“律师、会计和资产评估十条”“财富管理22条”,发布全市首个直播电商支持政策,针对性、实操性较以往更强,让企业快速“对号入座”。

另一方面,罗湖科技创新类政策扶持力度在全市前列,覆盖专精特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攻关、科技人才等细分领域,吸引了一批创新型企业集聚发展。2023年,新引进国高企业数量100家、专精特新企业21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3家。如,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汇春科技。

在招商引资的同时,罗湖也注重存量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实施企业上市发展行动计划,建立企业上市培育库,形成上市企业诉求清单跟进办理,已有94家企业纳入培育库。罗湖一对一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全年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6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0家。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可以为城区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新动能,重塑产业链竞争新优势。在清水河片区,创新生态更加蓬勃,一大批城市更新产业项目拔地而起。在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聚集了近100家持牌金融机构。在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区,罗湖与香港国际化营商环境机制对接更深入。

作为服务业强区,罗湖的生产性服务业正在发挥赋能升级的作用。扎根罗湖二十余年,澳康达已不仅是二手车行业的第一品牌。在罗湖区的推动下,澳康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转型为“工业上楼”项目,重点布局智能网联车产业链各环节。“封面级”产业项目——深圳城脉金融中心,由其兄弟公司缔造。

深圳综研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主任邱智平调研发现,产业政策是否能全面考虑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支持,空间、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是否能够高效聚集,政府部门对企业的诉求是否能够得到高效反馈,都是企业关心的共性问题。

邱智平认为,罗湖不仅处于湾区枢纽中心、坐拥优质生活配套和产业基础资源而拥有区位和产业优势,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还具备综合改革试点的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为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高端要素集聚强化产业韧性如何围绕产业要素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