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北京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时间:2024-02-20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2024年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重要举措。2月7日,国家发改委刊发了《北京市优举措、强服务,多措并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文章,梳理了北京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我们通过分析发改委刊发的文章以总结北京市营商环境优秀做法,帮助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并进一步提出北京未来营商环境发展突破点,期望以此对其他地区的营商环境发展带来正向影响。

一、北京优化营商环境优秀经验做法分析

(一)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

2022年9月,京津冀三地签署《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监管执法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统一规范、共享共用、高效协同”的京津冀协同化监管执法体系;2023年6月1日,三地签署《进一步加强京津冀三地企业登记注册工作协作备忘录》,通过明确协作目标、完善协作内容、强化协作机制等三方面内容,进一步加强京津冀三地深度合作。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相互推出234项“区域通办”事项;推出235项自助终端办理事项;梳理电子证照共享清单,北京120类、天津95类、河北114类;三地政务服务办事大厅开设“跨省通办”专区,建设异地办事代收代办服务的远程视频会商系统。北京下大气力打造高效协同的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政策体系,聚焦创新协同、产业协作,促进区域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共建改革开放新高地,推动出台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围绕商事制度、监管执法、政务服务、跨境贸易、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推动资源共享、同事同标、互认互通、高效协作、协同开放,加强京津冀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探索“一地创新、三地互认”。携手共建创新创业生态,推动构建多主体协作创新机制,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系,建立完善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清单机制,支持各类技术转移机构跨区域提供服务,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广泛汇聚、自由流动,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生态,建立健全产业链分工合作和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加强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建设管理,形成结构优化、质效领先、高效协同的产业发展生态,助力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效能

北京市从以优化政务服务为主,向企业服务、公共服务延伸拓展,实现政务服务便捷高效、企业服务主动精准、公共服务暖心贴心。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实现更多企业咨询和诉求“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将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落到实处。特别是将企业群众感受最直接的交通出行、文化旅游、便民服务等领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任务,着力提升规范性和便利性,通过推进“八站两场”互联互通,促进站城融合、完善接驳换乘、增设便民设施,提升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服务效能,打造“家园式”便民服务中心等,让生活在这座城市和来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舒适、便利、有温度的服务。北京市税务局高效落实“接诉即办”,强化建章立制、考评通报等配套工作,“接诉即办”“三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响应率达99.58%、解决率达98.15%、满意率达98.56%。“接诉即办”虽然能够通过“有一办一”方式快速解决那些可以立即办、比较容易办的事项,但一些诉求反映集中的高频、复杂、疑难问题,更需要从根源上分析原因、找准症结、精准施策。因此,北京市税务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接诉即办”推进“未诉先办”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先行先试方案,以“小切口”为突破口,深入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推进解决纳税人缴费人的烦心事、操心事。

(三)突出数字化赋能建设

北京市在优化营商环境的手段上,更加突出数字赋能政府治理。通过强化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更加强调以数字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服务更加高效便利。主张坚持将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具体措施包括深化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建设,建立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提升感知数据的互通共享和智能分析应用水平。还包括加快智慧城市重大应用的建设,推动数字服务、数字营商、数字监管的建设,实施数字政务提质增效行动,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满足企业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促进数字社会的全面发展。北京市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促转型、增实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全球数宇经济标杆城市建设。鼓励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建设产业价值高、聚集效应强的新型云数据中心,支持企业开展老旧数据中心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升级。统筹推进数宇产业化,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数据技术产品与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